安德勒的分析视角很新颖,但并不哗众取宠,因为时代华纳的大股东卡尔·伊克每年都叫嚣抛弃AOL。一年后,2009年5月28日,时代华纳董事会召开会议决定分拆AOL,随后开始分拆工作。12月10日,AOL股票开始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仍为“AOL”。 十年春梦了无痕! 历史的回声 “从战略上讲,我依然认为这笔交易可行。之所以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是执行和远见的问题。”2009年12月初,在AOL即将同时代华纳分离之际,AOL前CEO史蒂夫·凯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年的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交易正确无误。 而时代华纳前CEO杰瑞·莱文则不这样认为, 2010年1月初,他表示对合并造成的“痛苦和损失”感到抱歉:“显然我缔造了20纪最糟糕的交易。对那些公司相关人士来说,我认为是时候站出来说:你知道吗,我一人对此负有责任。我当时负责一切。我对造成的痛苦和损失真的感到非常抱歉,我承担责任。” 杰瑞·莱文在道歉之余,还呼吁过去10年最知名的商界领袖效仿自己,承认自己对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负有责任。“还有哪些企业领导站出来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承担责任,并且做些什么?”他说道,“让我们听到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和美林等公司的公开认错。”(姜洪军) 《i殇。外企业志》记者手记 失调的组织机能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建立了一个超越了我们管理能力的东西?我不知道答案。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公司,怎么去管理它?时间会给出答案。而我对我们所做的并不清楚。”2002年,接任AOL时代华纳CEO的理查德·帕森斯这样说。 虽然AOL与时代华纳快速地结合,但不能说他们是头脑发热后做出的决定,他们之所以走到一起是因为都尝试过网络时代初期痛苦的探索,而且经历过失败。时代华纳在因特网曾做巨大投入,但成效很差,这在传统的财务平衡记账方式下,不被投资者所接受,而投资者对纯因特网公司如AOL的财务评估方法则异常宽松。 同时,AOL总结成功的经验就是三“C”政策——内容(content)、情景(context)与社区团体(community),而当时AOL在内容上并无核心竞争力,AOL担心一朝醒来,因为自己内容的匮乏而被网民抛弃。 起初看起来这是天作之合,AOL能充分利用时代华纳的丰富内容,而时代华纳也能借助AOL进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网上社区。可是河水灌到井水中,问题出现了,两家公司的管理模式许久未能融合,冲突不断。Gartner分析师雷·巴尔德斯这样形容两者:“华纳时代就像一个老派的西装笔挺的人,而AOL则是习惯穿牛仔裤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是很难相处的。” 帕特里克·兰西奥尼在《团队的五种机能障碍》中提到,缺乏信任排在团队机能障碍首列,导致的结果是管理层勾心斗角,团队毫无协作精神,形成逃避责任、无视结果的局面。 AOL的管理模式符合互联网特征,宽松且有着较高的容错性,公司的服务有时会出错,但能得到早期网民的宽容,而时代华纳的管理模式严谨得多,有媒体称“如果时代华纳CEO杰瑞·莱文在出席新闻发布会上的时候忘记打领带,那简直就跟忘记穿裤子一样。”这两种模式并无对错之分,但放在一起,就导致公司组织机能失灵。 2003年之后,互联网产业正走出2000年泡沫爆裂的阴影,形成以搜索及社区为主的发展新机遇,但在时代华纳派主导下的AOL多次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时代华纳一度出现将AOL部分拆散后出售的动议,好在时代华纳最后没有这样做,而是将AOL整体拆分了出去。 “有一种爱叫放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