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多元、四位一体” 打造高职院校文化品牌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概览 开放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校门 美国黑人“雕刻时光”乐队来学院演出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校内的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实训 伫立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的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雕像和作为工业遗存收展的蒸汽机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品牌办学”战略,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构建以大学文化为主线,融合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产业文化等,以引领文化发展、满足师生需求、体现院校品味、增强院校发展内驱力为重点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形成“一主多元、四位一体”的高职文化品牌建设模式。 一、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原则 (一)职业性。围绕高职教育特点,强调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文化建设融入行业企业元素,力求在真实的职业文化环境中开展教学实训。 (二)独特性。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学院历史发展特色,形成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独特性。 (三)系统性。精神、环境、管理与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建设,全面规划,同步推进,统筹兼顾,形成有机体系。 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精神文化建设 形成了一整套办学理念系统。学院早期形成了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的愿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形成“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修能、致用”院训、“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唯是、协同、学习”学院精神,近期提出了“技高品端”人才培养标准,“统一、规范、严谨,尊重、沟通、包容,民主、和谐、有序”的工作原则,“三抓两促”的总体要求,品牌办学的根本宗旨等,初步构成体系。“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得到高职教育领域专家的关注与认同,以“实境耦合”为主体内容的教育教学成果,先后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山东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 确立了“品牌办学”方向,培养“技高品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立足半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社会培训和国际合作教育,兼顾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形成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为,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加盟的开放办学体制,实现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均衡发展,致用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注重学院文脉、史脉的传承。学院前身青岛教育学院和青岛职工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教育学院成立于1951年,职工大学成立于1977年。2011年举办60年校庆,全面梳理60年办学发展历史,总结高职教育办学经验,推出学院发展史上的教师典型、校友榜样,发挥人文精神传承作用。 提出“Being with the students”(学院永远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理念,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进出校门口两侧都在地面上安装有条石,分别展示了每年学院入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将学生作为学院的第一骄傲。 形成学院标识(VI,视觉识别)。确立了标识尺寸、标准色、标准比例,使用规定。标识在应用系统中展开,在学院门口设立了学院标识牌,统一印制学院名片,设计印制了带有学院标识的办公用品。 (二)环境文化建设 1.生态化。基本建设因地置宜,学院不建大门,开放办学。大门由雕刻有学院名称的大青石和木质logo木牌构成。坚持“因循自然,尊重自然,种树为主,植树成林” 的绿化原则,在校园里广种树木十几种,形成类似南方园林的景致,绿化率63%。将学院西山封山育林,建自然保护区,成为现代城区一片难得的林区。在校园建成湿地。存留了雨季从山头顺流而下的淡水,提供了校园绿化的丰沛水源。良好的生态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至学院安家落户,形成了在现代校园难以见到的独特景观。 2.职业化。以实训技术馆为依托,在校园建设青岛技术博物馆,建设高职人才培养的真实职业环境。馆里布置有近7000件工业遗存。实训馆总馆下设13个专业分馆,通过展板、展柜、实物等多种方式展示反映自己的职业特点的展品,寓景于教,体现了欣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众多的工业遗存,如蒸汽机车、歼六战斗机、水泥分解窑等和现代用具共同构建成氛围浓厚的职业环境。 3.人文化。传承史脉、文脉,在学院建成学院早期领导人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文学史家陆侃如,学院教授、美术教育家赫保真雕像;彰显职业院校工程崇拜精神,建成土木工匠祖师爷鲁班、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雕像;营造校园艺术氛围,落成多座艺术雕塑。以多种工业废品为原料,制作了多件工业雕塑,立在校园各处,既是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又对师生起到教育作用,还形成独特的校园景观。 (三)管理文化建设 1.构建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以二级预算为基础的二级管理,建立重大事务公示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等,保障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现代大学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