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铺的产品多,比较新颖,几乎每次逛街都会和姐妹们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买的。”正在格子里选东西的20岁小姑娘刘茜说,“不过,现在我们逛的次数比买的件数还多呢。”据她介绍,格子铺刚出现的时候,她们差不多每天都要来逛一逛,顺便买点小东西,但是现在格子铺越来越普及,她们已经把逛格子铺当作日常散步的一个地点,但已不像当初那样疯狂购买东西了。“其实也没想象中的便宜,只是商品种类多,比较好逛一点而已。”不少格子铺的常客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便宜没好货,我上次买的化妆品后来经鉴定是假货,回去退换竟然格主已经撤柜,店里又不包赔偿,太亏了。”李同学有一次在文化巷买到假化妆品后,再也没去格子铺淘东西了。
工商局:商品出问题追究店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格子铺无法为消费者进行产品质量“把关”,店主也没有对格主们所进的货进行审查,即使审查了,店主本身也不具备鉴别真假伪劣的能力。大多格子铺现在一般采用的是“谁寄卖质量问题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由格主承担相应责任。“但是,虽然之前我们签订了责任合同,但是一发生质量问题格主就会失踪,最后只能由店主负责。”文化巷一家格子铺店主唐小姐说。
据悉,昆明市工商局还没有收到有关格子铺商品质量的投诉。但该局的张主任表示:“格子铺一般只有营业执照,店里如果要卖食品、化妆品还需申请卫生许可证。如果发生消费纠纷,店主不能以签订了责任合同为由推卸责任。”张主任介绍,现在格子铺这种一铺多租的经营方式是不允许的,但是政府为了打造更好的投资软环境,正在拟订相关政策,格子铺这种新兴经营方式将日渐合法化,规范化。
把脉:格子铺不是杂货店
“原来我们只开到11点半就关门,但现在许多时候要忙到凌晨3点才能结束。”昆都格子铺店主索兰形容她现在的工作状态。“我们引入了管家婆系统进行管理,尽量让店主更轻松当老板。”文化巷格子铺店主唐小姐介绍。“我们不收租金,只收30%的销售提成,尽量让所有格子都满当当的,这样员工的工作热情还更高。”新迎一家格子铺店主卢小姐率先打破了格子铺的行规……所有格子铺主人都在策划他们的制胜绝招。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格子铺自身的缺陷是其遭遇寒冬的主要原因。 “这种经营形式对搞活经济有好处,它盘活了社会潜力和资源。但要避免同质化经营。”他分析建议,不要认为格子铺就是杂货店,要对自己的格子铺进行市场定位,比如档次和类型。在招商的时候,店主也应该有选择地进行招商,尽量让一些有潜力、商品较有个性的格主入驻,而不是来者不拒。同时,由于这些商品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消费的,而年轻人在消费上最容易见异思迁,因此,还得不断进行花样翻新。另外,在经营管理上也要多动脑筋,在商业环节上细致考量,创新管理,解决管理瓶颈。“经过调整、定位,进一步提升后,应该能成为比较好的一种经济形式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