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辉 实习生 朱刚)本报5月刊登报道《77个老板一间铺》引发关注,近日,各方人士来电热议“格子铺”。 小丁(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我们的创业平台。 只花了100多块,小丁就租到一间格子,租期1个月,当上了“格主”。每隔两天,他就会来这里看一看,上上货,看哪些商品好卖。 “相对租店铺做生意,这个成本小多了。今后的工作并不好找,我希望有更多这样廉价的创业平台。” 柯力京(网店经营者):网店最好的窗口。 在光谷步行街2楼的一家格仔寄卖店,四成的格子是网店老板租的。柯力京解释,现在,不少网上购物者希望看到实物,网店没有实体店,看货不方便,很多生意因此泡了汤。 “花几百元租个格子,展示一些商品,成本不高,相当于给网店开了一个窗口,划得来。” 戚玉峰(四十大盗格仔寄卖店经理):创新管理是灵魂。 在光谷步行街,几家格子铺扎堆,竞争之势已显现。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戚玉峰认为,开格子店,选址很重要,管理更重要。创新管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下功夫,提高竞争力,吸引格主入驻,才能实现格主与店主双赢。目前,他在联系开发格子铺管理软件。 熊雪军(猎宝格子铺“铺主”):DIY商品是真正的出路。 在武汉,格子店的商品大部分为小首饰、化妆品、毛绒玩具等,种类雷同,“撞车”现象严重,这对于铺子的经营很不利。 考察北京后,熊雪军发现,那里专业的格子铺只寄卖DIY商品,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一位“格主”在自己的商品上做了些许加工,熊雪军就开出优惠待遇。“毕竟,DIY商品才是格子铺真正的魅力所在。” 陈先光(市内某综合市场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有待规范。 陈先光认为,格主和铺主是租赁关系,商品一旦产生质量问题,找谁理赔是个难题。即便格主和铺主签了责任划分协议,万一格主玩“失踪”,不但让消费者索赔的难度增大,也大大增加了铺主经营的风险。 他提醒这些创业者们,要注意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照章纳税。同时,他表示,有关部门应关注这些新潮经商形式,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尽快纳入管理范围,以促进租赁市场良性发展。 杨礼茂(湖北大学市场营销系副主任):不看好格子店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