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需要接待客人,领导派小张去买大量一次性纸杯回来。 于是小张来到了大卖场里陈列着各种杯子的地方,在一堆陶瓷杯、玻璃杯中睁大眼睛拼命寻找纸杯而不得。 小张感觉有些沮丧,这时工作人员把他带到了纸制品区。原来,纸杯的供应商往往同时代理卷纸、盒纸等商品,大部分零售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就将所有这些商品归入纸制品品类,并陈列在一起。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现代零售业在组织商品的过程中,一般是首先按照商品特征进行大分类,然后按照制造方法、功能、产地等标准来做中分类,最后再按用途、产地、成分、口味等来进行小分类,并把同一类商品陈列在一起。 但是,这种分类指标更多是站在商品(或者供应商)的角度来划分,给卖场布局带来的影响就是:各个区域的分布也是以商品为出发点,如小家电区、果蔬区、纸制品区等等。如此一来,一次性杯子和卫生纸放在一块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这种分类法却忽略了消费者的心理! ■购物者最重要! 其实,重要的不是零售商认为它属于哪一类商品,而是消费者认为它属于哪一类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纸杯和玻璃杯、陶瓷杯一样,都属于容器类,满足消费者饮水的需求,就应该陈列在一起。 实际上,从杯子这个品类的发展趋势看,纸杯恰恰是普通玻璃杯的替代品,对那些接待外客比较多的单位更是如此。如果商品管理者不理解这个道理,就容易给出错误的陈列指导。 消费者希望便于比较和选择,考虑问题时,首先看它究竟和哪些商品比较像,潜在的思路是这些商品之间具有直接的替代性(产生选择)。 例如,多半购物者习惯于到酒类区购买啤酒,如果将啤酒排入饮料品类,其表现多半不如可乐、果汁等。在做商品绩效评估时,它们很可能被列入待删除单品名单中。 但是零售商管理着成千上万的商品,有些商品可能没有直接的替代品。所以这就需要考虑它的另一个属性相关性,即消费者认为它属于哪一类,和什么相关。有人可能会问:我怎么知道消费者把它归入哪一类?一是用调研问卷,二是实验。 ■同一品类按什么来陈列? 炎热的夏季已经开始,李先生想在卧室装台空调,由于所住房间不大,而且购买预算不多,所以他计划买一台1500元左右、功率1.5匹的壁挂式空调。 李先生在附近的一家电器卖场,看到在空调区有海尔、三星、志高、TCL、美的、格力等品牌,按照品牌来布局陈列,同一品牌的产品陈列在一起,每一品牌都有1匹、1.5匹到2匹等不同型号的柜机及挂机,基本上每个品牌都有针对李先生这种需求的产品。接下来李先生在心仪的几款产品中比较价格、功能、质量,但这几款空调机没放在一起,其间跨度还不小,他不得不来来回回走着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