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频道7月29日电(记者张建新) 记者从正在天津举行的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0年成果展上获悉,我国高校食堂总数有1万多家,每天有2800多万师生员工就餐,每年营业额超过500多亿元。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步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近10年来,我国以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行政依法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目标,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通过改革,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为保障学生食堂的伙食价格,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2009年11月,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选定北京、天津、吉林等7个省份为试点,通过“农校对接”,让鲜活农产品能够直接从田间地头走到高等学校食堂。到2011年,试点地区高校食堂里的农产品将要有一半以上直接采购自生产基地。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用学生的话来形容,今天的高校食堂就像“小吃一条街”,这是10年前读大学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完) 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在津举行 27日,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在滨海会展中心开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润兰出席并讲话。这次洽谈会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主办。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 “重点扶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连锁超市、学校及产业链模式的大中型企业等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工作部署,为有关方面搭建供需见面的对接平台,把“农校对接”工作引向深入。详细>>>> 高校后勤改革不会走回头路 768所大学的后勤主管与200多家企业、390多家农业合作社的代表坐在一起,按照市场规则正儿八经谈起了生意——以往不可能出现的场面,今天成为现实。 7月27日,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0年成果展在天津开幕。这场展会对外展示了经过10年改革之后,中国高校后勤系统更加开放、多元、社会化,不再是之前被公认的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部门。详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