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镜头前的章方良,身穿白大褂手拿量筒,摆出做试验姿势,一开始他还显得有些不适应。做实验对曾是科学家的他来说,并不算件难事,难的是面对镜头。现在,章方良的身份是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以下简称金斯瑞)的CEO,一家致力于为生物创新药提供研发外包服务(也即为CRO:合同研究组织)的公司,商业层面的事情占据了章的大量时间,距离上次做试验已经有很长一阵子了。 其实,金斯瑞的商业模式并不难理解,但是“蛋白”、“抗体”、“基因”等行业术语的参入,让金斯瑞的业务模式变得有些晦涩。“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进行生物创新药的研发,帮医药企业实现‘一站式生物药服务外包’。”章方良说。 目前,金斯瑞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生物CRO公司,在海外市场也有不少的大客户。尽管不方便透露具体的名单,但章方良强调国内外知名的制药企业都已经是自己的合作客户。从公司创立到现在,金斯瑞保持着每年100%的增长速度。然而,提到医药研发外包,很容易想到在这一领域首创“中国”模式的药明康德(WX.)。有消息称,药明康德将被美国药物研究公司CRL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交易预计在年底完成。 “商业模式有相似地方,我们竞争的地方不多,他们做化学药,我们专注生物药。”章方良说,两家公司都是为医药企业提供研发外包,然而,具体流程和方法上,化学CRO从化学合成分子开始,而生物CRO则从基因合成,到大分子的蛋白、抗体研究。这是个新领域,成本相比会高一些,但可能为一些疾病难题找到新的解决路径。 然而,这并不是金斯瑞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外包公司,金斯瑞选择差异化切入,同样一个项目,相比医药公司自己研发,金斯瑞不仅在报价上低很多,且流程的效率更高。“在技术上、人员上,我们都不比先灵葆雅这种大公司差。医药涉及很多领域,某些技术上我们非常领先。”章方良补充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药厂都养得起研发团队,我们是一个公共的研发平台。” “我们的研发容量很大,几百家公司的项目可以同时做。”章方良解释说,公司并不像药明康德一样,根据不同公司项目分成“默克组”、“辉瑞组”,而是将一些项目分解流程化。“把基因、蛋白等分开,各自研发,最后像‘和面’一样组合起来,就像组装一台汽车。” 在这种模式下,研发可以规模化,这也是公司强调的模式创新之处,章方良称之为“实验室工厂”。 不可否认,研发创新药风险极大,尽管市场有着极大的需求量,但从事研发外包服务的公司并不算太多。“国外一家大型制药公司开发新药,已经做到临床二期,但没被(药监部门)通过,结果前期投入的几十亿美元都没有了。”章的助理周蓓给记者举例说。同时,研发过程也是反复试验和筛选的过程,失败的几率也更高。 2002年,在美国先灵葆雅从事科研工作的章方良离职。金斯瑞(原名:金思特科技)三位创始人中,两个都曾是先灵葆雅的科学家。创业之初相当艰难,没有钱,也没有实验室,什么都得自己动手。章方良的第一单,是给一家技术上有困难的中国厂商做研发,前半年就赚了几十万美元,公司就此起步。 2004年,章在中国设立办公室,并选定了大学密集且经济实力较强的南京作为大本营,将生产和销售总部迁回中国,美国依然是重要的销售中心。目前,公司也在欧洲、日本设立办公室,还有分布各地的销售点。 目前,公司的管理层中很多都是来自先灵葆雅、药明康德和辉瑞制药等国际医药公司。“因为缺少人才,国内的药物研发外包一直没做起来,也少有新药开发,很多毕业生也没有见过国外药物开发的模式,我们把海外专家请回来,就在自己的试验室里做培训。”章方良将在国外工作一二十年的中国留学生请回来工作,在打造一个新产业链的同时,也降低了培训的成本。 的确,医药研发所需成本很高,在公司的实验室里,小到一根测试管,都有可能需要从海外进口。然而,最让章方良头疼的是,很多竞争对手会来公司挖人。“挖走的不光是人才,也挖技术,我很怕他们来挖我的墙角。” 2009年6月,金斯瑞获得了中国基金和贝祥医疗健康集团1500万美元的。章说,这笔资金将用于公司扩大规模和招聘人才,同时,公司也有上市的打算。 目前,公司的业务构成中,国内业务和海外业务各占一半,国内市场正在迅速上升。面对业绩的跳跃式增长,章方良说,除了公司定位于生物CRO这一新领域和新生意模式,公司也赶上了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在未来几年,美国一些大型药厂将普遍面临一个问题,一些畅销药物的专利即将到期,必须研究新的创新药。这使各公司的研发压力很大。同时,随着药品专利的到期,本身的利润率也在下降,反过来更加要求加强研发效率。这时,外包服务公司就成为一些公司的最好选择。 “这是个时间点,具有一定偶然性,是被我们赶上了。”章方良相当的自信。相比之下,国内生物药市场还处在早期阶段,虽然比较粗,但成长很快,一些有远见的医药企业已经开始在创新药开发上加大投入,但比起国外还是少。 有资料称,全球每年在医药研发上的投入约600亿美元,这是个相当大的市场。“我们能占个1%-2%就够了。”章方良说,这个领域,中国很有可能像印度成为世界IT业的研发外包基地一样,成为医药研发的中心,但目前中国在全球占的比例还很少。 金斯瑞接下来的目标是把CRO这个摊子做大做强,打造一个更庞大的生物科技研发平台,而目前才刚刚开始。 您把金斯瑞形容为“实验室工厂”,同时强调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这给同行设下了什么门槛? 章方良:技术当然是个门槛,我们把实验室工厂化,为什么小型实验室做不到?规模小就不能工厂化,就如汽车的组装线,整条流水线投资很大。相比竞争对手,也就是我们规模大一些,规模越大,越能量产,整体水平都能提高。 我们提供的服务就是产品,每年增长能保持在一倍,在经济危机期间也是这个速度,可能订单会有一定影响,但对我们也有好处,因为大家都没钱了,外包更重要,反而促进了我们的增长,我们早在2007年前后就盈利了。(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