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县政府坚持项目组合,把沼气池建设与林业生态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四在农家”创建等项目相结合,发挥政策、资金、技术捆绑投入的巨大效益。 8万口沼气池支撑10万亩有机茶。正安县充分利用建设8万口沼气池的独特优势,仅两年多时间,发展茶园突破10万亩,坚持走“畜—沼—茶—林”的生产之路,形成不可复制的正安模式,打造正安绿茶品牌。2008年,正安白茶经贵州茶叶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权威机构检测,其氨基酸含量为9.1%,是普通绿茶的3倍。在2009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上,专家们认为:“生态+沼肥+无残留”+“白茶”=正安品牌。 “一池配四改”,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沼气池发酵,有效地杀虫灭病灭菌,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同时,畜禽粪便为沼气池提供的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无公害肥料种果、种菜、种茶、种烟等,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和产业链。 返乡农民工江朝兴在明星村投资200余万元,修建大型冷库和大型沼气池,打造核心反季节蔬菜基地200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600余亩,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条新路。在江朝兴的蔬菜基地里,建有8个沼液沼渣中转站,每天用一辆沼液沼渣运输车将沼液沼渣送到田间地头进行施肥。江朝兴说,“台湾商人向我预订了大量无公害的反季节萝卜,可是深圳那边的预订我都应付不过来,只好将时间推到明年了。” 安场镇兴庄村堪称橘园村,柑橘常年产量250万斤,产值125万元。郑周怀在安场镇农技站工作了30多年,是当地有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他说,这几年柑橘能卖上好价钱,还不是因为有沼液和沼渣给果树施肥。 走进兴庄村,橘林幽香惹人醉。一排排古朴典雅的农舍掩映在墨绿色的柑橘林中,“喜相逢”、“妯娌农家”、“橘园之家”等“农家乐”如雨后春笋,一些村民利用橘园美景发展乡村旅游,生意十分火爆。这里的农民家家盖起了新楼房,用上了洗衣机、大彩电、皮沙发等高档家电和家具,摩托车、小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有了沼气池,绿了青山,美了家园。村民们利用沼气代替日常炊事和照明,缓解了电力紧张局面,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控制了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保护了生态环境。正安森林覆盖率从2004年的37%跃升至现在的40.3%。 “千元院,万元田,现代农业好赚钱;拆泥墙,盖新房,农家小院别墅样;新农村,气象新,惠民政策暖人心。”这首流传于遵义县农村的顺口溜,是遵义县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谈起新农村建设,省级三类贫困村、遵义县乌江镇核桃村的农民童华章最有感受。40多岁的老童爽朗地说:他家祖孙三代6人,过去的住房是土改时分到的,不到20平方米。两个兄弟在楼上睡了30多年,因为条件差,他们至今还没讨着媳妇。如今,拆了旧房,盖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漂亮新居,还修了2口沼气池养猪种菜,日子好起来了。最让老童高兴的是,前不久34岁的老三童华健谈上了对象。(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