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县,像这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有212个,受益农民达61.5万余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2%。 作为有着100多万农民人口的大县,一个农业大县,如何让百万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遵义县把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当作县委和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决定以“四在农家”为载体,以村庄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提出用三年时间,以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村庄整治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内容,集中打造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带,最终实现全县人民奔小康的目标。 在三合镇长青村香菇交易市场,55岁的何初强那沧桑的脸上怎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种香菇太划算了,我种了两亩地,一年收入有六七万元。”同村的何开红是种菇的大户,他种了近30亩,如今已买起了小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今年,长青村种植香菇有300多亩,香菇种植成了群众的致富产业。 发展经济、助农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遵义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万元田”、“千元院”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 目前,全县种植辣椒37万亩,烤烟13.6万亩,发展无公害蔬菜25万亩,创建辣椒科技示范园2168亩,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基地11万亩。同时,还建起了超级稻、优质稻、玉米增产、脱毒马铃薯、脱毒红薯、沼肥种植等六个10万亩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促进了农民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2008年全县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188元,示范点上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更是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10个百分点以上。 “小青瓦,坡屋顶,白粉墙,红柱子,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这种具有浓郁黔北风情和文化特色的民居,被许多外地人称为乡村别墅。在龙坑镇青杠组,青年刘小勇就用打工赚的钱来修了一栋。像刘小勇一样住上令人羡慕的“农家别墅”的,全县已有5745户。 以村庄整治为重点,集中连片推进黔北民居建设是遵义县新农村建设的又一特点。遵义县按照“突出重点区域、集中连片建设、着力打造精品”的要求,主要打造“南三乌龙”(南白、三合、乌江、龙坑)综合示范区。全县2009年规划创建“四在农家”2万户以上,新改建黔北民居3000户以上。目前,共落实黔北民居3694户,已完工2500户,其中完成新建597户,改建和整治2244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黔北民居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遵义县把黔北民居建设与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相结合。同时,还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内在质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形成新的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室的功能和作用,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净家院、促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