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青云创投总裁叶东的访谈中,常看见他用右手比划着一个斜向上的趋势,这个趋势正是清洁技术领域投资的未来,"在未来20至30年中,将会有大量资金向这个领域袭来。"叶东说,而在过去的10年中他似乎就已经看到了这幅以时间为横轴,以投资额为纵轴的画卷,这幅画卷中的曲线一直向着无穷大延伸。 而叶东却驾驭着清洁技术的首班车乐此不疲。 三重底线、利成于益、三重效益 东江环保(08230.HK)9月17日发布公告称,已获香港联交所原则性批准其H股转往主板上市并于创业板除牌,转板之全部先决条件已达成,H股于创业板之最后交易日为9月27日。而这家转板企业正是叶东刚成立中国环境基金时投资并成功退出的企业。 而今,青云创投管理着2002、2005、2008年分别成立的三只美元基金和去年成立的3.5亿元义云清洁技术基金(人民币基金)。在叶东看来,每一只基金的成立都是青云创投的拐点,在每一个拐点之中,清洁技术从一个偏门市场逐渐走向了主流,尤其是在2010年,国家出台的七大新兴产业规划中和环境相关的投资已经占了四个。俨然,环境投资已经迈入国家性的战略。用叶东的话说,就是"买入信号非常强劲"。 这段从偏门到热门的过程,叶东完完全全亲历其中。他曾在硅谷有过很长时间的投资经历,但在他看来,"那只是一个学习、了解、观察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加深对投资机会以及产业周期的理解。" 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1997年最早提出了三重底线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如此深刻的"三重底线"在中国却是空白,叶东第一个将它运用于中国的投资领域。之后在"三重底线"不断运用的同时,叶东与其团队在不断摸索中提出了"利成于益"的概念:所有的收益都是基于不同的效益。这一点正是"三重底线"的延伸。 2009年11月2日,青云创投旗下的中国环境基金III将1170万美元投给了嘉博文,这是一家将厨房的垃圾通过生物菌的方法发酵变成有机肥料的公司,而嘉博文的第一轮融资则来源于高盛。无论是青云创投还是高盛,看重的都是其基于循环经济而打造的资源循环系统(BGB)商业模式,在创造了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嘉博文很明显地结合了三重效应,具有污染性的泔水是对环境的伤害,地沟油是对社会的伤害,所以它的社会效益就是保障了人体健康,同时也会有很好的财务效益。"叶东解释道,"理论上来讲,只有符合三重效益的企业才能纳入我们的视野,接下来才是看团队,看商业模式。" 三重效益(即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财务效益)就好像"漏斗"一般帮助叶东筛选出更具投资价值的企业。此番价值理念的驱动之下,叶东所投资的不少企业已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2003年,从事工业有害废物处理的深圳东江环保在香港上市;2007年5月18日,南京中电光伏在纳斯达克上市,基于上市价格,获得4至5倍的投资回报;2007年6月4日,江西赛维以旋风般的速度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青云创投获得8倍的收益;2010年1月25日,中华水电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青云创投曾经投资2000万美元…… 但或许有些案子在外人看来似乎是例外。 2008年,青云创投注资帅车集团,这是一家二手车连锁零售公司。致力于为中国二手车买卖交易客户,提供透明的汽车交易环境及涵盖质量保修、金融服务、保险理赔等全价值链增值服务,力求通过透明的交易价格及交易流程,打造全新的二手车保值新概念。 "一家二手车零售公司,这难道不是清洁技术行业里的例外?"面对记者的质疑,叶东很严肃地说道,"如果买了二手车就不会买新车,降低新车的生产不就是保护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吗?" 在美国,一辆车从出厂到报废,基本上都会经过7次交易,这7个车主不断使用着它的价值,而在中国可能连两次交易都没有,显然社会资源已经被闲置。 而环境投资中对于环保的要求就是再循环、再利用,降能耗,"清洁技术仅仅只是我们满足社会资源配置有效化的一部分,我们希望用一个社会资源的角度来进行投资。"叶东此番解释,似乎已经将青云创投从环境投资定位到社会资源投资的境界,而在今天,以社会资源的眼光进行综合投资的企业并不多,或许这正是青云创投迈向的另一个台阶。 从"偏门"到"热门" 在叶东的职业生涯中,有着很多的第一:他是第一只环境基金的创始人,也是第一拨在对外经贸大学就读国际经济合作专业的人。 1988年,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渠道并不畅通,他们到中国投资往往需要一些咨询机构提供法规、财务等方面的帮助。也就在那一年,叶东走出校门,经过层层筛选幸运地进入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国际经济咨询业务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咨询公司。 "其实那会儿的工作和现在差不多",叶东笑道,"而且那个时候都是给世界500强的企业做咨询,帮他们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发现并了解市场,也因此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