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安逸的国企生活并没有让叶东平静,他需要的不是安逸,而是挑战。 就这样,1990年他欣然接受福斯特·惠勒(Foster Wheeler)公司之邀赴美国旧金山工作,在这家世界500强的能源公司里掌管着中国招投标的案子。之后又陆续在硅谷多家IT类公司摸爬滚打,"美国中小公司的生存状态十分动荡,成立很容易,垮掉也很容易,但是那段时间的经历对于我后来做投资的帮助都很大",叶东停顿片刻,似乎在回味和酝酿。 1996年,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顾问咨询公司英特德逸(Interpac)在叶东和另一位合伙人的手中诞生,而且百分之百关注TMT(新媒体)行业。那时候,而今的汉能投资的陈宏刚发现拨号上网国际漫游服务的商机;IDG的熊晓鸽刚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管理班;红杉基金的沈南鹏还在担任德意志银行董事兼中国资本市场主管……而叶东却成为中国投资界最早一批在硅谷风投中打拼的极少数人之一。 2000年,互联网背后的疯长、圈钱等等浮躁的动作之后,叶东蓦然顿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永远长久,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但是一个人的生命却有限,用有限的时间来驾驭一股真正的浪潮需要莫大的勇气。" 这股浪潮就是清洁技术。他相信,只要把握好产业的浪潮,做这股浪潮的驾驭者并非不可能。在硅谷,他看到了硅为核心的TMT技术的兴起,而那里顶尖的风险投资公司也是根据产业发展进行投资从而变成一拨顶级投资人的聚集地,换句话说,如果这些人去了佛罗里达或者阿拉斯加或许就不会如此成功。 叶东相信,"只有将资金与正确的地域进行对接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而这个资金的对接地,就是中国,中国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各路资金的到来,就像硅谷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吸收高科技投资一样。 2000年下半年,叶东回到了中国,放弃了他所熟知TMT,转向环境投资,实际上,正确的说法应该叫做"清洁技术投资",但是当叶东准备投身这个领域的时候,国内却没有这个词,所以便起了一个大家更容易理解的名称--"环境投资"。 就在环境投资还是冷门的年代,青云创投成立了,旗下"中国环境基金"成为世界上第一只有史可查的清洁技术基金。但当时,却仅有亚洲开发银行和一只家族基金介入。 第一只环境基金、两年时间、1300万美元……融资数字很小,甚至现在叶东投资的一笔项目金额都可能超过最初基金的全部融资额。然而也就是这只数目不大的环境基金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环境投资的先河。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清洁技术基金在叶东开拓的这条道路上并驾齐驱。 据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一年间,共有超过50家节能环保相关行业的企业获得机构投资,总融资金额达12.68亿美元;共有10家具有VC/PE背景企业实现IPO,涉及创投机构超过20家。 当这条路越走越宽的时候,叶东颇为回味,"能看准一个行业的走势,并能在其中以一个倡导者的角色看到这个行业逐渐开花,着实感到欣慰。" 也正如他所说,风险投资就好像开红酒庄园一样,前几年并不可能喝到上好的红酒,必须改良土壤,修剪枝干,酿酒之后还需要发酵,能品到上好红酒的时候至少也需要10年时间,风险投资也一样。 出于对其文字功底的好奇,记者请叶东用对子的形式描述青云创投的未来,"青山清水青云;创新创业创投。"虽然只是信口一说,但是字里行间中却充满清洁技术领域投资从开山到白热化的全过程。 现在,世人已经看到环境基金的广阔天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清洁技术领域,但是走在前面的叶东,却已经在这个领域奋战了10年,在大部分时候,他是孤独的探索者,直到这条路越走越宽,才有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