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文 晶 9月16日,石柱三河镇川立村村民黄华艮如往常一样,扒了几口早饭便赶到自家的养兔场。“这些兔崽子很能吃,昨天放的饲料又吃得差不多了!”黄华艮掀开饲料槽,眼睛眯成一条缝。黄华艮以自己的农户作抵押,贷来了一笔钱,自5月扩大养兔规模,他已经卖出了1000只兔子,按照每只8元的利润,他已经赚了8000元了。 不仅是黄华艮,石柱已有23家农户以自己的农房为抵押,从重庆农商行石柱支行获得了185万元贷款。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在重庆“破冰”。 从申请到领钱 只用3天时间 5月中旬,黄华艮的村长岳父从村长通气会上带回一个消息―――石柱县农委、县国土房管局、农商行联合出台《石柱县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农民以富余农村住房作为担保,就可以向农商行申请贷款。 黄华艮激动万分。自2007年从广州打工回来,他拿出所有积蓄办了一个肉兔养殖场,修了新房,以致在扩大养殖规模时没钱了。黄华艮告诉记者,目前银行的小额信贷最高借款额度为3万,他借了,但仍“不够用”。 5月22日,黄华艮找到农商行信贷员碰运气。没想到第三天,他就接到银行电话通知,可以到农商所拿卡领钱了。 “这20万元贷款对我来说就是‘及时雨’,在整治附近环境的基础上,买了一辆农运车,把原有规模扩大了一倍”。黄华艮掰开手,信心满满地说,“今年赚个5万元没问题,明年底就可以把贷款还了。” 黄华艮个人生活滋润了,他还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发展。黄华艮所在的川立村1000多户村民,不少人都做起了兔生意,“一天到晚,都有人到养兔场取经。”黄华艮笑着说。 万元增收的希望 “实施农房抵押,拓宽融资渠道,让农民获得更多资金投入生产,达到增收目的!”不管是石柱县政府,还是重庆农商行都对此次试点寄予厚望。 自2月21日全市两翼农村万元增收工程动员会以来,石柱县委、县政府就开始谋划在金融领域寻找助力。 石柱县常务副县长汤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石柱有农村劳动力10.16万,若每户三年增收1万元,则全县农户总共增收10.16亿元。根据投入产出比60%计算,该县3年需多投入17个亿,平均下来,意味着每年就要投入5个亿。这个数字,对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去年地区财政收入4.29亿元的石柱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汤平说。 用什么能从银行手里拿到钱?一直沉睡的“农房资产”,对于石柱而言,无疑成为“撬动”金融资产最有力的杠杆之一。 银行方面,也有同样观点。 重庆农商行董事长刘建忠在试点启动时,一语道破他们的初衷:“国家扶持‘三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重庆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们创新支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具体而言,此次农房抵押贷款,定位是为农村的专业大户、经济能人提供更为合适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