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刀真枪”中探索锻炼 大学生创业项目与社会、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社会能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也引起了高校的重视。高校中关于创业教育的探索也在不断推进,在开设创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学校越来越注重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在校长创业论坛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说,学校要创造或整合创业的有效资源,培养有创业潜力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作为研究型大学,清华大学匹配创业教师、实验室、资金,并扩展校外企业、政府及海外资源,使学生能站在学术与市场前沿创业。 近年来,华中科大的创业教研室、创业选修课、精英创业训练营和与武汉市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平台逐步到位,让学生通过实践完善创业素质和技能。目前学生已经注册20多家公司,成立了50多个创业团队。“创业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强调学生合作的精神,与实践的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晋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业联盟为学生实体创业创造了条件,鼓励学生将创业梦想变成现实。目前已有46家学生子公司进驻创业联盟,从咖啡厅到化妆柜,再到打印部。这些创业项目立足于学校,为学生服务,其中5家为实体公司。学生自主经营的咖啡厅已经成为哈工大的创业亮点,不仅为贫困学生提供30多个助学岗位,每月还将5000元的盈利注入学校的创业基金。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说:“学生利用自主管理和自主经营的实体创业,‘真刀真枪’地进行商业运营,将理论应用到创业实践中,从中得到了切身的体会和实际的锻炼。” ■见习记者 张东 《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28日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