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一批孵化机构昨出壳 "孵蛋工场"圆青年创业梦
时间:12-09 10:3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听故事讲故事可以重建人际关系,居民自己“拍电影”,教儿童理财……这些听上去很新鲜的社区服务,就是昨天刚刚出壳,浦东新区新一批的孵化机构——政府部门难以顾及、百姓却十分需要的个性化内容,民间社会组织都可以提供。
提出这些创意“点子”的是一批富有朝气的年青人。他们放弃高薪安稳的工作,进入浦东公益服务园这个“孵蛋工场”,走出一条不寻常的公益创业之路。
“怪人”云集只为理想
一年前,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攻读戏剧与剧场系身体剧场专业的卢璐还是一名教师,如今,她成为了“禾邻社区艺术实践社”的创始人,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去打破社区不同人群间的隔阂。在昨天出壳的六个孵化机构中,有三名创始人是硕士。据上海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项目总监阎军楠介绍,在他们这儿工作的年轻人,六成都是硕士以上学历。
本来在公务员岗位上大有发展的陆风,一次野外拓展活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创办了专为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雷励”;新加坡籍商人朱柄肇因为一次走访河南爱滋村的经历,使他决心创办组织弱势群体生产自救为目标的“欣耕工坊”;在国际咨询公司供职的杜洋和田林痛感自己选专业和职业时的困惑,辞职做起了专门为中学生和大学生提供人生规划志愿咨询的“视野中国”……有关负责人在出壳仪式上介绍道:理想化及有爱心,是热心公益事业人的共性,而“公益孵化器”就是一个圆梦的地方。
在公益创业之前,“80后”的谢燕在外企从事市场、策划及销售等工作,堪称衣食无忧。全职进行“流浪猫TNR计划”,这一举动让很多人不解。
“TNR是英文trap(捕捉)、neuter(结扎)、release(放养)的缩写,是现今唯一经过证实能有效控制流浪猫数量的办法。”谢燕告诉记者,“1000个人里面大概只有一个知道TNR,我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谢燕说。
随着城市流浪猫狗的日益增多,各种影响居民生活的社会问题逐步产生,如宠物伤人、破坏环境清洁、不断的救助造成资金浪费等。谢燕曾经是一名积极为流浪猫狗找家的志愿者,但是随着流浪动物的问题日益严重,她开始反思现有的救助方式和理念。如今她已经开始了“宠爱有家”社区教育计划。
目前谢燕的PAWPA流浪伴侣动物保护会正针对社区及高校开展“宠爱有家”公众教育计划,还将设立高校流浪动物救助基金、建立“中国大陆地区动物保护组织词典”等网站,为流浪猫狗的救助行为提供资金保障和相关信息,致力于帮助社区解决因宠物泛滥导致的问题。
既是做创意也是做公益
“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是大多数人对社区服务的基本印象。与政府提供的共性、普惠、托底公共服务不同,公益社会组织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近两年,上海尝试举办“公益创投”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社区服务的创意金点子和操作方案,并从福利彩票募集的慈善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资助民间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
招募青年志愿者进入社区与老人面对面交流,听老年人讲故事,并收集成书。丁非的这一项目获得上海市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支持,并获得奖金15万元。目前正在浦东潍坊、三林世博家园、杨浦延吉街道实施,共有53名老年人和59名青年人参与。
这个为期10个月(从2010年3月至12月开始)的项目,采取由老年人向青年人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青年人聆听、回应、记录的方式。其实质是关注“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的连接”。如今很多家庭中的老人与小辈都没有太多沟通。故事是代际交流的最好方式,可以同时让“接”与“受”的双方都变得“富有”。
因为是公益项目,丁非的青年志愿者全部招募于网络,流动性极大;而老年志愿者则由另一社会组织——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推荐。“在孵化器很大的一个收获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人嘲笑你,而是互相借鉴鼓励,同时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以便更快地融入公益圈。”丁非说。
“下一周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老人的故事集结成书,并在三林社区率先发布。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照片文字等,了解这些老人。”丁非说。故事精彩与否并不重要,只要人们在分享过程中,可以对生命产生不同认知以及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关系进行反思。
研修专业戏剧的卢璐把舞台搭进了社区。“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每个人都可以亲近它”本着这样的主旨她用艺术家社区驻留计划及社区艺术课堂等方式,让普通居民也能融入并参与创作。虽然孵化时间仅一年,卢露已经在三林镇尝试了不少主题活动。例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肖像亲子工作坊、电子布衣工作坊,以及春田花花艺术夏令营等。
同样致力于让每个人都更热爱生活并发现其中的美好,导演王海搭建了一个影像表达的平台。其主要项目为爱拍爱社区——社区影像培训工作坊,常年开设针对社区居民设计的DV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教授,让普通人都能掌握影像技术,同时引导他们用影像记录区,记录家园的点点滴滴。培训班结束后机构会在社区举办影像展,展示居民的拍摄作品,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交流。目前项目已经开展了两期,正在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实施第三期。
公益孵化器“孵”出“大社会”
位于浦东峨山路618号,一个老厂房改造成的园区便是浦东公益服务园。在这个以服务公益性社会组织为功能的园区里,聚集着大量社会组织和激情澎湃的公益人。他们的理念经过筛选、评估,进入孵化器。经过一年时间的培训与扶持,最终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社会机构。
“所谓孵化器,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他们提供初创期非常急需的资金、场地和政策支持,甚至帮助其找‘婆家’”。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主任吕朝介绍道,“比如说,在孵化器中就会得到政府的信任,即便还没有注册,政府也可能会购买服务;公益孵化器可以集中为大家做一些品牌宣传,企业或者基金会出于对孵化器的信任,也会更看重被孵化的机构。”(责任编辑:admin)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