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记者在大庆高新区听说两件新事儿:一件是他们又引进一名博士,另一件是他们买的书快到了。这两件事儿,都和高新区的人才工作有关。 第一件事儿是“引人”。引进的这名博士叫蔡德章,哈工大毕业。他原本在外地工作,今年9月,在网上看到我市公选干部的消息,被吸引了,可他是1974年生人,超龄了。高新区知道后,找到了他,给平台、给待遇,把他签到了高新区。蔡德章学的是汽车和机械制造,正是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引人”,靠的是政策、平台和载体,特别是后两条,高新区的优势非常明显,用得也是“淋漓尽致”。 2007年开始建服务外包产业园,如今园区吸引了1.2万人,其中包括大量的IT精英和科技人才。此外,今年辟建的金融产业园、新兴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还有10个大学科研院所,都是“引人”的载体,比如省科学院到大庆办分院,同时来了45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而且手里都有好项目。 第二件事儿是“育人”。10月25日的《大庆日报》一版刊载了《广东率先推出经济转型干部培训教材》的报道,里面关于现代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内容对干部很有益。高新区立刻组织人事部门跟出版社联系订购。 给干部买书籍,办高级人才培训班,进行人才培养,是高新区今年人才工作的一个亮点。今年培训费就花了400多万元,引进了清华大学总裁班,派人去浙大、复旦接受培训,把区内的银行业精英、企业高管也纳入培训范围。 总裁班设置了18个课程,讲课的老师都是专家,有著名证券专家金岩石,有著名管理专家汪大正,有哲学家周国平,有著名钢琴家滕矢初…… 挂职锻炼,今年出去了7个人,收获不小。比如去成都高新区挂职创新服务中心当主任助理的何晓忠,就招回来两家企业,到高新区投资。 高新区的人才工作,除了引人、育人,还有“留人”和“用人”。他们说,把人才引来,不是当摆设,也不是要展示区里有高学历人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是要把人才留住,使用好,让他安心在高新区工作,为产业发展献力献策。 近5年来,高新区为了留人,斥资4700多万元,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有160多家企业受益。 在用人方面,高新区积极搭建成长平台。比如,引进的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直接晋升为副主管,让出去挂职回来的干部到一线工作,让有能力的人竞聘上岗等,这样的政策都使人才快速成长。 自1992年高新区建立以来,目前共留用留用博士320人、硕士3156人。 在刚刚结束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又对高新区提出了新要求:“把高新区作为全市人才发展和管理改革实验区,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人才开发规律的人才工作方式,尝试实施更加宽松、优惠的人才政策”。 高新区近期提出的“5111”工程,正是对市委要求的一种践行。5,即引进50名产业领军人物;三个1分别为,引进培养100名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造就100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10000名高技能人才。 高新区优惠政策筑起的人才洼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而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正推动者高新区不断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