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总裁李国庆以激烈的方式,罕见地公开了上市公司与投资银行之间的矛盾。比“很黄很暴力”的网络对骂更发人深思的是,在IPO利益链上,发行人、投行、投资者是怎样一种三角格局?在西方市场的上市规则中,中国企业有哪些博弈机会?2010年中国赴美上市公司们的数据中,透露了怎样的玄机? 纽约,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大楼。想要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们又爱又恨的地方 在上市这件事上,如果不满意,当当网总裁李国庆有三种选择:不上市;上市中谈判、坚持、不满意就不签字甚至暂停;上市后发飙骂娘。 他选择了最后一种。 1月15日,当当和承接其上市业务的两大投行——摩根士丹利(简称“大摩”)与瑞士信贷——预备举行庆功宴的当口,李国庆通过微博开骂了。 此后,通过微博,李频频指责其主承销商“大摩”在上市前故意压低股价,引发一群“大摩女”现身微博,展开一场“很黄很暴力”的网络对骂,围观者众。 比起劲爆的对骂来,更加撩动企业界的是这场骂战曝光的资本市场上市规则。 李国庆炮轰大摩,恰如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使得潜藏已久的上市公司和投行之间的矛盾浮出水面。 有趣的是,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中,一些上市或正准备上市的公司人纷纷表示对李国庆的支持,比如一位正准备上市的企业家就评价说“我以前不喜欢他,但现在觉得他很勇敢,他是挑战者”;但投行界人士却大多不以为然,他们普遍认为在上市过程中企业与投行其实有很多博弈的机会,关键在于博弈的能力。 坚持还是妥协? 在上市过程中,李国庆其实有许多博弈的机会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24.5美元的开盘价,比之早前定下的16美元发行价大涨了53%。至收盘时,其股价共涨了86.94%,收报29.91美元/股──这个强劲的涨幅,让当当网跻身美国2010年上市首日涨幅三甲之列,而超百倍的首发市盈率也创下了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IPO的最高纪录。这些漂亮的数据,在中国广为传播。 这次堪称“完美”的上市,却惹得CEO李国庆十分不满。在上市当天,李国庆以16美元的发行价出售了130万股ADS(存托凭证)。如果按照当日收盘价29.91美元来计算的话,仅仅这笔交易他就少赚了1800万美元,还不算他由于IPO被稀释的更多的未抛售的股份。 27天后,在当当网和两大投行预备举行庆功宴的当口,李国庆愤怒地骂开了。“投行是什么玩意儿呢?他们从要上市的公司获得手续费;可他们公司还有其他部门的管理基金,获得理财收益。” 在微博上,李国庆连连发力,他甚至声称自己是在为已经或将要IPO的中国民营企业出恶气、争权利、谋地位。 的确,这不只是李国庆的愤怒,许多上市公司也多有同感。《创业家》杂志主编牛文文在微博中称,最近拜访多家新IPO公司的创始人,其实大家对美式投行都有一大堆意见,只不过当当网用极端方式公开表达了。 但是,李国庆的此行为还是招来了一片质疑。 不少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上市过程中,李国庆有许多博弈的机会,让投行赚不到便宜。 第一,可以选择不上市,这样谁都骗不了你的钱,当然谁都不可能从中得利,包括李国庆自己。 第二,上市选谁?投行并不只是某一家的独门生意,即使是非得找华尔街投行,也有不少家可以选择。 第三,即使选了投行,觉得不合适的话依然可以换、可以谈判,可以不签字甚至暂停上市。“这场谈判,就是公司和投行来谈,最终投行定价的时候,如果觉得定价不合适,可以不签字。这个价我不愿意,整个事情就停了,投行就白干了,他们也怕这种情况。”一位国际投行人士指出。 IPO三角博弈 一位正在准备赴美上市的公司CFO这样形容他们和投行的关系,“靠不住,但又离不开” 对于想去境外融资的企业来说,永远需要面临这样一个三角博弈:企业、投行、投资者。 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投行帮助前者融资,也帮助后者寻找最合适的投资对象。投行公认的核心优势,就是资本的筹集和管理。 通常情况下,投行不仅要牵线搭桥,还要制定适当的价格,吸引各类股东以形成合理的股东组合——这是华尔街声称已经掌握的一门艺术。 在当当网CFO杨嘉宏看来,当初选择大摩和瑞信的原因是,一方面,这两家做互联网行业IPO的资历最深;另一方面,大摩的季卫东和瑞信的张永恒,又是互联网行业排名前三的分析师,他们为IPO公司撰写的分析报告最为投资者所信服。 但即便如此,李国庆还是对大摩一肚子不满,因为在这个三角博弈中,企业家往往会觉得“投行永远不是你的朋友”——一位正在准备赴美上市的公司CFO这样形容他们和投行的关系,“靠不住,但又离不开”。 企业家们总是觉得投行在两方面有问题:一是定价,二是通过定价来让一些机构投资者在配售股票时赚到更多。 按传统观点,IPO时股价若跌至发行价以下,发行将被视为失败,因此投行自然倾向于将价格定低。而企业家们怀疑定价低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几乎每单IPO都需要一部分机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投行需要与机构投资者们保持更为长久的情谊,自然会更照顾他们的利益,从而倾向于更低的定价。“投行跟我们是一夜无情,跟基金是情人”,李国庆如此写道。 投行的定价,究竟藏着怎样的博弈与玄机? 定价谜局 “这个部门会决定最终定价,他们站在二级市场那一方,每天给基金经理打电话,讲这个公司的故事,问你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业内人士说,“不过,这个过程不存在谁压谁的问题,价格不满意可以不发,市场不好也可不发。” “投行定价是个谜样的问题,”一位业界声名赫赫的投行家告诉记者,“这是很复杂的过程,因为投行的运作体系极其复杂。” 按道理,投行为了赚更多的钱——承销费用通常是融资额乘以某个约定的比例——应该尽量提高发行价以扩大融资额,但为了吸引投资人申购,投行往往不得不放低定价,将新公司的PE在行业同类公司PE的基础上打折扣——试想,如果发行的股票没人买,开始跌破发行价,那么这家投行的名声恐怕就毁了。(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