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一般能拿到企业融资额7%的费用,卖得越贵、融钱越多,投行收入越高,双赢;可是太高了,投资者不买,就变成双输。投行还要考虑另一个自己的客户——投资者,如果股价一上市就跌,下一单生意怎么办?”当当网CFO杨嘉宏说。 业界的共识是,在成熟市场上,上市首日上涨15%到20%,往往代表着市场对定价的认可,但在真实操作中,这样的精准其实少见。 在美国,一般来说,当一个上市项目的所有前期准备到位后,进入了项目的执行阶段。真正的定价过程也随之开始。 定价的过程是会先经历投行的内核,这个过程中,投资银行部、资本市场部、研究员、内部律师都会初步给定股票意见。 之后由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发行人进行审批,同时,投行内部也会召开研究员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由行业研究员和策略分析师,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的情况,对公司进行定位。 分析师在此时非常重要,他们会给出详细的新股报告——一位美式投行的资深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他们会根据股票的卖点、行业的地位、市场前景等多方面,给出合理的估值。 也正是在此时,投行内部开始微妙的博弈。 拉来企业上市项目的投行家自然希望定价高一点,而资本市场部门的人则更希望能保障机构投资者的利益,在有的投行还会有或明或暗的自行进行投资的部门——他们则更是希望压低定价,给自己留出利润空间。 不过,几乎每家投行都会不断向外界强调分析师的独立性,强调公司内部的防火墙机制。“因为和公司、投行家的立场不同,经常会发生不愉快,”这位分析师告诉记者,“分析师在撰写IPO报告时,下笔很谨慎,和一般报告不同,用语要特别强调中性,对于公司的描述,有关正反阐述一定要平衡——例如,正的描述有四点,反的描述就也是四点。” 估值会在此时给出。“最初的定位很重要,是LV包还是杂牌货,是坐头等舱的还是经济舱的”。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接下来,开始预路演阶段,由行业研究员拜访投资人,并对广大的潜在投资者发送新股报告。 在公司完成审慎调查之后,投行开始上市招股的过程。向潜在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发放预备的招股说明书或者“红鲱鱼”,许多情况下,公司将进行路演,即管理团队介绍公司的经营路线和对潜在投资者宣传前景展望。 这个阶段,投行的ECM(equity capital market)资本市场部,开始以预测的价格区间通过路演去做市场询价,在此过程中,获得机构客户的订单,把客户在不同价格下的认购金额汇总,并根据结果来调高或者调低价格。 “这个部门会决定最终定价,他们站在二级市场那一方,每天给基金经理打电话,讲这个公司的故事,问你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业内人士说,“不过,这个过程不存在谁压谁的问题,价格不满意可以不发,市场不好也可不发。” 相处之道 “企业的要求都可以体现在先期协议里,你至少可以影响投行这么做,但投行不会主动提供,如果你不问的话,肯定不会,因为他说的越多,对自己限制就越多。”一位曾在高盛工作过的投行家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当当的上市过程中,据董事长俞渝事后回忆,由于当当路演阶段曾获得了超过30倍的认购倍数,当当的定价已经经历了两次调整。从最初的11美元,提到发行价16美元。 这是今年中国赴美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调高过发行区间的,但李国庆并不满意。在接受《中国经营者》采访时,李国庆回忆最初并不同意11-13美元的发行区间,因为俞渝劝说可以调高才没有太过坚持。但即便是16美元,李国庆还是认为,投行有刻意压低当当发行价之嫌。“12月8日当当网股价以24.5美元开盘,开盘后几个小时我来到纽交所的交易大厅,美国财经频道CNBC要求做现场直播采访,采访中两个主持人问我是否觉得价格定低了,我说我一生只做一次IPO,至于价格定的什么样,我没有参照系数,我把自己交到了投行的手里。”俞渝在当当网的媒体见面会上说。 企业能否挑战华尔街的规则?记者采访过的多位投行家表示,投行对企业提供的服务是被企业自己要求出来的,企业有怎么样的要求,投行就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果是一家很热门的上市公司,企业的要求都可以体现在先期协议里,你至少可以影响投行这么做,但首先投行不会主动提供,如果你不问的话,肯定不会,因为他说的越多,他对自己限制就越多。”一位曾在高盛工作过的投行家告诉记者。 事实上,国内外,都有发行人成功挑战了华尔街的先例,有的是在最后一刻,坚决要求提价,有的则干脆改写了游戏规则。 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破冰上市的建行,在路演的第五天要求将IPO价格提高10%。大摩是这单交易的主承销商,当时明确反对,但在建行的坚持下最终提价发行。 更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面对投资机构和投行就能更为强势。 比如2004年夏季,搜索引擎谷歌启动IPO,不仅对投行提出了许多限制,而且甚至抛开华尔街,采用“荷兰式拍卖”的方式来发行——投行被边缘化,让投资者在与谷歌IPO相关的银行开设账户,并提交购买订单,以拍卖方式竞价。 而最近,社交网站Facebook更是在开创一个非上市公司融资的例子。Facebook还没有上市,就通过高盛等投资机构将市值估值定到了500亿美元之高,成为了全球第三大市值互联网公司,非上市融资已经和上市相差不大。Facebook获得了足够的资金,创始人也并没有摊薄股份。 1月24日,当当网董事长俞渝在博客上向媒体发出了事后总结,“上市是个‘超经验’过程,因为我们一生就会做一次上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