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联行酒店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上海主要国际品牌酒店的新增供应量分别是3530间和5278间;总量分别是26767间和32045间。2004年,市场总量还仅为13922间。 “大家都知道市场过剩了,但谁也阻止不了。世博救不了上海的高星级酒店,大家又希望迪斯尼能扩大市场需求。”马俊松说,业内只能寄望于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了。 “迪斯尼没有造好,新增的酒店量早就超过好几个迪斯尼所能带来的需求了。” 2011年1月,全国有37家五星级酒店评定公示,其中8家是在上海。而业内流传的说法是,2011年,上海将新开约60家五星级甚至超五星级酒店。 按照仲量联行的数据,2010年1月到11月,上海主要国际品牌酒店供应量增加了10174间,总量达到42219间。预计2011年,供应量还将新增3840间,总量则相当于2008年的翻一番。到2012年,酒店客房还将新增4899间,总量达50944间。 “供给陡增”带给行业的是愈发惨烈的竞争。 不久前的“2010中国(上海)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采购交易会高峰论坛”上,上海衡山集团副总裁黄铁民公开表示,2011年上海绝大多数酒店的出租率和平均房价将会出现两位数的下降。上海每新开一家酒店,就有90%的亏损可能。 黄铁民还透露,上海酒店业已经在酝酿裁员,“酒店中高层管理岗位最起码可以减掉三分 国际酒店集团策马扬鞭 中国高星级酒店大都是房产商和管理集团捆绑的模式,房产商更多看重的是物业的升值,并非酒店本身的盈利潜力,所以,明知道高星级酒店业已过剩,投资仍不断升温。 众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普遍沉浸在“开疆扩土”的亢奋中。公开资料显示: 洲际酒店集团在中国拥有132家开业酒店、149家在建酒店,大中华区成为除美国以外,洲际酒店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 希尔顿在中国运营华尔道夫、康拉德、希尔顿及希尔顿逸林4个品牌14家酒店,在建酒店47家。未来5年计划在中国新开逾100家酒店。 喜达屋在中国营业酒店62家,即将开业87家,计划2年在中国的酒店数翻一番。 香格里拉计划3年内将中国区30家酒店的数字翻倍到60多家,大量进入三线空白市场拓展。目前已经有30多家新酒店在建。 截至2010年底,万豪在中国经营约60家酒店,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把这一数字翻番至120家。 国际品牌奔腾式扩张的直接原因,是“中国高星级酒店都是房产商和管理集团捆绑的模式”。钟金华是上海一家私营房地产企业副总,分管公司分布在长三角的多个酒店业务,他说:“即开发商开发好物业,由品牌来管理。但实际上,都是房产商确定好要建个大酒店,才去跟管理集团接洽,有时候甚至是酒店建好了,再着手请人管理。” “房产商更多看重的是物业的升值,并非酒店本身的盈利潜力。”钟金华说,“另外,在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地产项目中加个高星级酒店,整个项目的销售价格就上去了。”酒店本身作为不动产,也具备在银行贷款做抵押的条件,且可以通过物业不断升值的评估,释放出部分投资存量。一些地方城市管理者则常把有无高星级酒店当作“事关本地形象和投资环境的大事”,用各种方式催生高星级酒店。所以,种种因素带来这样的情形:明知道高星级酒店业已经过剩,国内二、三线城市的酒店业投资仍不断升温。 和以往高星级酒店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惯例不同,东北、中西部地区对高星级酒店的渴求也在迅速升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酒店业的投资。 贵州黔东南州目前四星级以上酒店只有4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四星级以上酒店46个,预计总投入30亿元。 位于黑龙江省的伊春市,2010年有6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建造。 “先有大批的酒店项目去找酒店管理集团,然后才有了他们的大规模扩张计划。”钟金华说。在国外,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都是租赁物业自行经营,但在中国,则是纯粹管理,以收获管理费为主要盈利来源,“只要你有营收,他们就能收钱,至于你能不能赚钱,完全不是他要考虑的。所以,只要有项目找上门,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20世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都严守1座城市只管理1家酒店的原则,但现在,不少集团在1座城市里拥有3~4个管理品牌,每个品牌管理多家酒店。一个集团在1座城市管理10多家酒店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集团因为管理的酒店太多太集中,不得不为中国市场再生造出新的品牌。 钟金华说,模式上的缺陷让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超脱了酒店业过剩造成的投资风险,却也在把中国酒店业加速推进过度竞争的深渊。(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