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神话” 中国酒店的单体盈利能力,步入一个明确的下降通道。时至今日,国际酒店管理品牌,已不再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灵药”,支付给他们高达百亿元的管理费,成了中国酒店业的最大负担。 客观地说,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为新中国酒店业的崛起和振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78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酒店业,除了招待高级外宾的国宾馆,就只有设备陈旧,基本卫生和安全设施都不齐备的招待所。大部分外国人来到中国,最头疼的事就是在居所选择上的无奈。当然,那时来中国的外国人的数量规模是有限的。 1979年6月7日,旅游总局送呈国务院报告,与美籍华人陈宣远各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中国第一家合资旅游饭店—— 北京建国饭店。 这件现在看来再寻常不过的经济事件,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大事,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利用侨资、外资建设饭店的领导小组,合同上还有15个副总理、1个副委员长的圈阅。 1982年3月29日,北京建国饭店营业。建国饭店引进香港半岛管理集团进行管理,当年盈利150万元,4年多后连本带息还清了全部贷款。 国际酒店管理品牌,以震动全国的方式,出现在了中国。建酒店,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最时髦的经济词汇之一。 1993年到1998年,中国酒店总量翻番,从2552家增加到5782家;客房从38.6万间增加到76.48万间,增长98%;同期入境人数增长的比例是52.9%。 1996年,中国酒店平均出租率达68%,利润率达12%。这是新中国酒店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但从此之后,酒店业开始走下坡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中国酒店全行业亏损32亿元,全国平均房价下降136%,平均利润率降为负数。此时,近一半的酒店是各级党、政、军机关的直属企业。1999年,中国酒店业全行业亏损54亿元。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神话再次上演。 1997年,国有酒店总营业收入为369.3亿人民币,平均每间客房约9万元,低于平均效益3.3万元,绝大多数酒店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而合资酒店营业收入351.32亿人民币,平均每间客房19.71万元,是国有饭店的2.2倍,利润为19.92亿元。 那时候的合资酒店,都是由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的。强烈的对比,大大刺激了酒店业主的神经。很快,万豪、喜达屋、豪森等数十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迎来了在中国的大发展时期。 2008年底,41家国际酒店饭店管理集团、67个饭店品牌进入中国除青海省以外的所有省市区,管理了516家酒店。2010年,已有40多家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70多个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1000多家酒店。 但时至今日,国际酒店管理品牌,已不再是中国酒店业健康发展的“灵药”了,支付给他们的巨额管理费,却成了中国酒店业的最大负担。 2005年到2009年,中国酒店业利润总额分别约为10亿元、33亿元、55亿元、32亿元和亏损12亿元。考虑市场供应量井喷的因素,中国酒店单体的盈利能力,已步入一个明确的下降通道。 同时,一个业内公认的数据是,中国酒店业每年支付给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费高达百亿元,并一直在快速增长。 何处寻乐土 酒店员工薪资水平不高,也正反映出:在当前机制下,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与酒店业主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20多年来,外资投资星级酒店只占中国整个酒店市场投资额的4%。 国际酒店集团不败神话在上海的破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早已供大于求。这也是他们把扩张重点转向二、三线城市的原因,问题是,二、三线城市并不全是乐土。 实际上,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青睐的二、三线城市,绝大多数从2010年起,就已掀起了降价抢客的风潮。 “五星的酒店抢四星的生意,四星的酒店抢三星的生意,三星的酒店抢经济型酒店的生意。”联众酒店顾问公司总经理杨庆告诉《望东方周刊》,雅高扩张计划中指明的云南丽江,早在2001年,就因激烈的低价竞争,导致丽江市旅游协会饭店分会不得不制定《反不正当竞争公约》,“实际上,2009年开始,陷入混战局面的二、三线城市已经有很多。” 仲量联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其调研的25个国内主要酒店业市场中,青岛、苏州、上海、武汉、成都、深圳、昆明“未来3年内,进入市场的新增供应很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市场吸纳,短期甚至中期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 重庆、无锡、天津、沈阳、广州的新增供给将需要超过3年才能被市场吸纳,“且现有酒店和新增酒店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这也代表了全国的基本情况。 仲量联行和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共同撰写的《中国饭店市场城市景气分析》2010年刊中写道。 与之对应的数据是:2005年,国内25个主要城市的国际品牌酒店供应量为59000间客房,但到了2009年,就增长到126000间客房,4年内市场供应量增长了近1倍,年均复合增长20.9%,而同期中国入境旅游游客的复合增长率是8%。 1999年到2007年,中国酒店业每年的投资额从78.46亿元上涨到925.07亿元,年均增长36%。2000年到2008年,五星级酒店年投资额增长高达361%。 而业内有预测称,2010年到2015年,全国每年将新建酒店1500家以上,总投资额近4000亿元。 当然,如钟金华所说,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并不会有多少风险。20多年来,外资投资星级酒店只占中国整个酒店市场投资额的4%。 在上述情形下,国际酒店集团面临的最大的“损失”,恐怕只是单体酒店的基本管理费减少。 1997年,酒店管理费约为酒店营业收入的2%到3%。由于单体酒店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目前,酒店管理费的行业平均水平也降到了1.5%。“但总体上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仍是大赚的,因为管理的酒店数量大大增加了。” 金都酒店投资集团总经理李聪说,酒店员工薪资水平不高,也正反映出,在这样的机制下,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和酒店业主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 “作为服务性行业,酒店最重要的资产是员工,但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关心的却只是营业收入。所以,没有多少管理者会去跟业主说,你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应该给他们加工资以提升凝聚力。相反,为了讨好业主,管理者还会想方设法削减成本,而人力成本正好是最有弹性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