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难题。当初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如今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已60多岁,甚至年逾古稀。需要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已迫在眉睫,但本来生活能力尚待提高的两个年轻人,连烧饭、洗衣服、整理房间等基本家务都觉得麻烦,如何让他们去照顾四个老人,何况下面还有小孩子。如果没有社会大家庭的帮忙,要他们独立担当此重任真是难上加难。 理财时代财女养成攻略 可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还很不适应老龄化的需求,现有的社会养老机构总体供求严重失衡。比如某位90多岁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进养老机构,却被告知机构已满员,即使90多岁属于照顾对象,也需要排队直到原有的老人腾出空位,这样的论调让家属们百般无奈。即使后来幸运入住,也因为服务人员的水准无法满足老人的专业化护理服务需求,使老人和家属心理都存在巨大的反差。 拼房养老模式犹如“他山之石”,为这一难题带来些许曙光。这一模式在国外已逐渐趋于成熟,社区里的几位独居老人集中住到某一位老人家中结伴养老,腾出的空房租金用来支付专业养老机构的家政、看护服务费用。也有的成立非营利的中介机构“拼房公司”,在接受社会捐赠同时,对于实施捐赠的老人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拼房养老在减少养老生活成本的同时,有效解除老人的寂寞,利于情感交流和精神满足。 但这一养老“洋模式”在我国本土化进程中遇到了困境。2009年,80后“海归”杨磊创立了“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运作过程中遇到一道道坎,或许他的宝贵经验值得后来者借鉴。 首先,政府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要有个姿态。是支持、默许还是反对?一旦经过考察、调研,下决心真正准备大规模推广这种方式,就应该由基层政府部门,以社区部门或居委会作为主体出面组织协调和管理。 其次,在资金等各方面要给予大力扶持。机构的观念先要摆正了,哪怕是试点,也要自己先相通,这样才能向百姓宣传,才能让百姓放心。 最后,要打好“信任”牌。老人搬进陌生的新居,或改建自住房迎接同伴,这一新生事物使老人们心存疑虑,顾虑最多的就是财产、物品、人身安全等问题。老人们作为这一模式的消费对象,取得他们的认同尤其重要。 所以,要推广这个模式,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市民共同努力,共同参与,这个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决定权还是需要各方的力量。 朱静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