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国对自己选股的眼光很自信:“看财务报表是我最大的爱好,没事的时候,我就趴在电脑前看各个公司的财报。” 让朱保国颇为得意的是生平的第一次投资。2005年,当机械制造业和房地产股开始火起来时,朱保国看中了宝钢:“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宝钢的净资产4.25元,股价只有3.9元,我当时的思路是:机械制造和房地产都起来了,能离得开钢铁吗?”于是,他立刻让财务拿出1.5亿,全部买了宝钢的股票。半年后,宝钢股价涨到10元,这笔投资赚了一倍还多。 另一笔经典的投资,是朱保国在2005年购买的东盛科技股份,不到1600万的成本,在两年内以1.36亿卖出,获利近10倍。 与之形成有趣对比的是,在2002年著名的“丽珠收购战”中,当朱保国最终成为第一大股东时,郭家学将自己之前取得的股份,全部平价转让了出去。 业内人士称郭家学是医药行业的“价值发现者”,那么,自谦“进入资本市场是业余爱好”的朱保国可谓“价值实现者”。 徐孝先报价4.27元,朱保国一分钱没有还。 丽珠收购战是健康元发展历史中无法绕过的一笔。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件“人生中最精彩的事”(朱保国语)对健康元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是朱保国冲出保健品红海、转战制药江湖的里程碑。 早在1994年,太太药业刚起步不久,正赶上保健品卖得最火的时候,朱保国就决定要转型做药品。开了十几次战略研讨会,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朱保国很坚持:“药品是刚性需求,是永远的朝阳行业,而保健品则是奢侈需求,可有可无。” 2002年,保健品市场已经走过了巅峰时期,而朱保国虽然很早就看到了保健品的局限、有意进军药品市场,却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这时候“送上门”的丽珠,无疑像天上掉下的一块大馅饼。 丽珠是国内医药行业首家在A股、B股同时挂牌上市的公司,能接通国际资本市场、品牌知名度高、自主研发能力强,还有不少具有核心优势的产品,朱保国一直觉得“丽珠是家好公司”。早在1996年,丽珠要出售部分股权时,他就找过丽珠创始人徐孝先,但当时徐对民营企业家并不感兴趣。 2002年3月,一个狂风暴雨的天气里,朱保国接到徐孝先的电话:“你快来香港,有急事。”因为天气不好,司机又不在,朱保国说“明天过去吧”。没想到,急脾气的徐孝先等不及,第二天一早亲自赶到朱保国的办公室,表示要将自己在丽珠的股份卖给他。对于这样的好运气,朱保国的解释是:“他知道我刚上市,手里有钱。” 朱保国喜出望外,当场起草合同,半小时后就签了草案,“不给他一点儿反悔的机会”。徐孝先报价4.27元,朱保国一分钱没还:“后来有人跟我说,要是还价,起码可以还掉3000万,但我觉得没必要。一是对丽珠这样的企业来说,别说3000万,3个亿都是小钱;二是因为我太了解徐总了,他在丽珠干了一辈子,M B O没搞成,有点患得患失,把企业交给谁都不放心,跟他打交道,不能拖泥带水,郭家学就是因为拖了一年,结果最后两人弄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