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身份虽然含糊,学费却一点不含糊。该辅导班在各考研机构中有一定的名气,收费自然也不容小觑,单是专业课一门就要2800元。学生花了大价钱听“名师”讲课,老师却从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学得不易,老师做得也“辛苦”。“我现在上课压力很大,因为对于很多历史学的基础知识,我并不了解,所以很怕上课的时候被学生问倒。”小杨坦言,自己已掌握了一套“应急法则”,当碰到答不上来的问题,就先顾左右而言他,糊弄过去,等下课后再去查资料,等下次课再与提问学生个别进行沟通。 “学生甚至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一般用两天左右的时间来备课,可是对于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两天的备课时间真的不足以把知识融会贯通。我教的学生很多都是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的学生,他们很优秀,甚至可以做我的历史学老师了。”小杨告诉记者,自己曾有过课上被学生问题当场难倒的尴尬经历,闹了一些笑话。 但当被问及具体情况时,小杨面露难色,似乎不愿意再回忆那些令人尴尬的片段,只是焦虑不安地说,“我很担心被学生识破,常常感觉课都上不下去了。 ” 尽管如此,辅导班负责人仍鼓励小杨继续上课,因为目前“名师”十分稀少。而小杨身边的同学也表示,“答不出题就答不出题,大不了就不干了,反正是兼职。 ” “名师讲课价钱很高,所以强化班大部分老师都是在校大学生,名师只是在点题时才会来。 ”小杨向记者爆料,由于她对知识了解不透彻,担心答不出学生的问题,她还一度打起了退堂鼓,可是该辅导班给老师的课时费相当可观,所以小杨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以后还是要好好备课,这是我第一次带辅导班,下一次大概会好些吧。”小杨如此安慰自己。 【提醒】 暑期培训的确满足了不少家长的需求,哪些机构才是真正具有资质和良好信誉的呢? 教育专家姚国超老师提醒,选择辅导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注意查看其是否持有教育部门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其二是,查看老师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或相关的资格证书;其三是警惕“王婆卖瓜”,最好实地走访和进行试听。 此外,报班前学生和家长多要多留一个心眼,缴费前把退班时如何退费、是否还有另外的收费项目等事宜咨询清楚,并出具书面协议说明。报班付费后应向培训机构索要相关票据,如前期发布的宣传单、缴纳学费的发票等,以备将来维权。 【乱象】 老师不陪读 孩子闹翻天 “教育咨询师、班主任、学科教师、个性化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陪读教师,6位教师服务1位学生,听起来真的很诱人。 ”豆豆妈妈告诉记者,“豆豆马上四年级了,学习习惯特别差,看到广告上说这个培训机构推出个性化服务,能帮助孩子纠正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我就心动了,一次性付了1万8千元,买了语文、数学两门课程。 ” 课程刚开始,问题就接踵而来。 “原先说好了,有老师‘陪读’,结果到了那里,老师却没见踪影,迟到了一个半小时才来。”这期间孩子没人管,打打闹闹。 “我不放心,只有陪在那里,当起了临时‘老师’。”豆豆妈妈很失望,原先说好的制定学习方案、纠正学习习惯都“泡汤”,连老师都看不到。 “老师和教材也很有问题。”豆豆妈妈气愤地说:“孩子在培训机构做的数学题几乎全对,那里老师也说他数学没问题,但是每次学校考试,豆豆成绩还是很不理想。”记者采访发现,该机构的“一对一”教师招聘门槛非常低,不少外地教师并不熟悉上海教材,仍被录取,水平良莠不齐。 针对这些问题,豆豆妈妈几次与对方交涉,想要换老师。对方客服声称“一定会妥善解决,开会商议后通知家长。”但是从课程顾问推脱至班主任,循环往复,始终无果。 广告很好听 效果看不出 日前,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二学生小杰报读了一个作文班,该办学机构声称以语文教学为特色,“名师讲作文”是传统课程,“孩子作文太差我们都很着急,看到这个培训班承诺1个月10次课就能见到效果,广告上吹得挺好,自己也没多加考虑就付了1600元学费。 ”小杰爸爸说。 但让小杰爸爸失望的是,在10次课程结束后,“名师”的承诺未能兑现,儿子的作文水平也没有提高的迹象。 “一节课3小时,上半场写作文,下半场讲阅读,实际指导作文的时间很少。”小杰告诉记者,写作文就占据了大部分上课时间,老师还讲阅读分析题,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该作文班从不布置回家作业,学生写作文都是在课堂上。不仅如此,上课的时候老师照本宣科,弄得大家昏昏欲睡。 名曰作文课,却变成学生写作文,老师讲阅读。上了一个月,总共也就写了四五篇文章,小杰和爸爸都很纳闷。小杰爸爸曾一度找作文老师沟通,老师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就以“表现还可以”搪塞,不愿多说,匆匆离去。 凑不齐人数 迟迟不开班 “承诺2月份开始上课,一直拖到暑假才开班。”华师大对外汉语系大二学生小玲,在一家培训机构报了一个日语班,该机构多次以没凑齐人数开不出班为由,要求延缓开班时间。“报班容易退款难。”小玲说,如若退款要收10%的手续费,4000多元的学费平白就要损失400元,实在是“太亏了”。 好不容易等到开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20多个学生挤在一个小教室里,座位排得很紧。同学中还有很多社会人员,手机铃声不绝于耳。老师只管自己讲课,根本不在乎下面学生能否听见。隔音效果也很差,前台的说笑声、走廊里的脚步声都听得一清二楚。”小玲说,一同参加培训的好友不堪忍受,选择了退班,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理应是900元的退班费无故“缩水”成600元。 “当时报名时工作人员承诺得很好,自己相当满意,也没有详细询问退费问题。”小玲说,现在后悔莫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