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报记者联系,到最终决定接受采访,身陷“排骨门”中的真功夫高层争论了很久。 “我们不想再作任何解释。”经过反复沟通后,真功夫财务总监兼副总裁洪人刚坐到了记者面前,但其表示“面对媒体的炒作抑或误解,我们应该保持沉默”。 这种表态似乎于事无补。几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同时,新浪网针对真功夫食品质量的调查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截至7月15日下午7时,超过80%的人认为真功夫存在产品质量问题;超过70%的人认为不会再选择真功夫食品。 而在真功夫位于广州东站的门店里,记者发现,选择排骨套餐的顾客明显减少。“今天买排骨饭和汤的顾客少了3成。”该门店的营业员对记者说。 被误杀? 事件来源于真功夫一名前主管7月14日向外披露的一份真功夫内部文件。 该文件显示,从2008年到2009年10月,由“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佛山俭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供应的进口排骨问题频发,“虹信和俭美分别从2008年8月27日和2008年9月23日开始输送美国717排骨,在排骨中先后发现了铁圈、绿色胶线、铁丝;2009年1月19日和2009年1月23日两公司开始供货丹麦排骨,在排骨中发现胶线、胶粒、脓包、石头、异味”。 经媒体报道的这份文件内容还显示,真功夫在发现问题后,并没有立即弃用问题原料。而是在经会议讨论后形成了如下决议: “在不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下,进口排骨上的边骨、肥油等尽量加以利用,减少损失”;对前期已经产生的废料,“加工部再进行检查,将可利用部分尽量加以利用”。 这份文件披露的内容迅速引起轩然大波。舆论的焦点纷纷指向这家年销售额15亿元的快餐巨头的管理体系。 但面对质疑,真功夫7月14日下午发表声明称:“‘问题排骨’绝不可能上餐桌。” 真功夫甚至表示,媒体曝光的检验报告,只是真功夫内部一份原料采购过程中的日常检验报告,检验原料是品质控制的第一道关口。 洪人刚则称:“所谓‘问题排骨’,是真功夫品保部门在第一关验收时发现的一些质量缺陷、并进行了报废处理的原料排骨。” 本报记者还从真功夫内部获得了一份名为“3.22排骨质量问题报告”的文件,文件标明了问题排骨原料的供货商、存在问题、发生日期及各部门处理建议。该文件显示,针对问题排骨“品保部和加工部共同对存在问题的原料进行隔离,退供应商处理。” 但该报告与上述真功夫前主管披露的“问题排骨”,在日期上并不吻合。 真功夫提供本报的资料显示,其采购流程是:采购部门去现场评估,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如商检局进口资质备案、营业执照经营许可、生产许可、企业其他合法性资质如税务登记、卫生许可证等。合格后由品保部再去评估,再合格才能预审,由真功夫采购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通过,才有了供应商资质。再经过3个月少量试供应,最终才能成为合格的供应商。 但合格的供应商或许也有“不合格”的一面。根据记者查阅的相关信息显示,此次事件涉及的“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佛山俭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两家贸易商,均具有经营资格,且进口手续齐全。 不仅如此,真功夫还被指原料排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存在作假行为。对此,真功夫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张帆告诉本报记者,真功夫原料排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非作假,而是在文件传递过程中正式的检验检疫证未及时提供。事后虽然供应商补齐了证明,但是真功夫还是未采用该批次货品,并责成供应商进行了改正。 “我们是一家好企业,我们不想再作任何解释。”面对质疑,洪人刚似乎不太愿意理会。而真功夫公关部人员郭凡则表示,“我们可能邀请政府质检部门来真功夫检测,以消除大家的担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