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下一座金矿是 “看不到灯塔不要紧,只要自己心中有亮光,就能穿过黑暗。”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多年前说了这句话。 今天看来,他似乎仍在寻找他梦想的灯塔,依然在快速而敏锐地徒步于黑暗中,当然他心中有亮光—那就是中国的健康管理行业!“互联网之后,下一座金矿会是健康产业。”他说。 1998年,他毅然回国与张朝阳并肩作战,是搜狐的重臣也是功臣。但是,在事业快速上升中,他悄然离开。次年,与几个合伙人创立了艺龙网,并一手将艺龙网拉扯成在线旅行服务行业的第二名,而在艺龙网登上纳斯达克的半年前,再次选择了离开。他的解释是,他希望做一家更能体现自己价值和意愿的伟大公司。他不甘于做一个配角。 张黎刚新的兴奋点放在了国内的健康管理领域。2004年创立,经过几次的合并收购而成就的今天的爱康国宾公司,承载了张黎刚所有的梦想和抱负。“我希望它成为一家改变国人对健康的理解,能深切影响人们生活的公司”,他平实沉稳的语言中透露了太多的期望。 爱康国宾的征途 “美国最大的产业是健康医疗,占到GDP的15%以上,欧洲平均占8%,中国现在还不到6%。健康管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张黎刚说。瞅准了这块市场后,他并不是以传统的方式切入,而是试图用IT的手段去变革这个行业,他首先建立了爱康网,作为一个连接客户和医疗实体资源的中介平台,爱康网提供了包括健康档案管理、体检、健康评估与预防、健康专家咨询、就医绿色通道、专家预约等服务。 2007年,爱康网和上海国宾合并成如今的爱康国宾,除了线上平台外,其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已经拥有20多家体检、医疗机构,以及全国100多个城市中几百家的医疗合作机构,今年服务的客户将达到200万人次,营业目标5亿元。 如此庞大的客户需求以及众多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对爱康国宾是个巨大的压力。张黎刚说,数据和服务的流程化,是这个行业面临的挑战,公司总部里面一半以上的员工是做IT的,这在同行业中是最高的。张黎刚正在将IT的思维嫁接到医疗这个传统的产业中去,为医疗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流程实现标准化—爱康国宾的创立和成长,始终渗透着他曾在互联网中凝结的智慧。 张黎刚认为基于IT模式的健康管理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突破,过去医疗服务主要是由公立医院提供,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各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然而每家医院几乎是单点的。优秀医生的生产力没有得到释放。其次,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是跨区域的、集团型的,他们希望有家公司能全面管理企业所有员工的健康,国有医院不连锁化经营,无法满足需求。爱康国宾的信息标准化及为阿里巴巴、GE等大型企业的团体体检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同时线上平台释放了优秀医生的生产力。 从“轻”到“重” 当然,爱康国宾的发展也曾经历艰难的抉择。公司创立伊始,张黎刚一直试图走一条轻资产的道路,希望做成一家纯粹的线上公司,一个以整合医疗行业资源及对接广大客户群体为核心竞争力的平台服务商。而今天,爱康国宾的资产越走越重,接下来,还将在二三线城市布点更多的线下直属机构。 张黎刚说,企业从“轻”到“重”,是由中国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不管是体检机构的资源,还是医生资源,到今天为止仍然是稀缺的。如果自己不掌控上游,光有客户,资源提供商不需要你,在行业中没有掌控权,企业将永远长不大! 跟上海国宾的合并正是企业大力向线下挺进的标志,这与张黎刚最初的设想是背道而驰的,而他依然很坚定地说:“我们的定位并没有改变,还是一个平台商的角色,国内现状逼迫着必须去上游掌控资源,而线上的资源整合还会是未来的方向”。 在更轻和更重之间,张黎刚肯定曾经备受煎熬,这与当年在艺龙网中所遇到的方向抉择竟是惊人地相似,这一次,他主导了向线下的进军。爱康国宾也在急速地壮大! 资本这把双刃剑 爱康国宾的快速扩张离不开资本的力量,从最早的上海创投到美商中经合,到后来的美林证券、清科创投,爱康国宾前后三轮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4000万美元。张黎刚说,创业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但是也很容易被资本操控,一家公司要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与之匹配的人。找到具备远见的投资人,而非短期的套利者。 或许曾在艺龙网时,所经历的合伙人之间的巨大分歧,导致了张黎刚的最终出走。在资本运作方面,他道出了更多的经验教训和融资箴言。 张黎刚说,对于初创期的公司,并不主张让资本很早进来,初创期公司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方向、团队都尚不明确,此时可以学习中国老一辈的创业者,就是借钱去创业。或者说,拿很少的种子资金,出很小的比例,不要很早让出公司的股份。 对于公司的把控,他说:一种是创始人通过股份的安排来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制;第二种是像这样,在公司的股份不到10%,在股权上已经没有保证,维持自己的话语权只能靠业绩。当创始人不再绝对控股时,大多数创始人是通过业绩,为股东创造价值来确定话语权的。股权的取舍,考验创业者与资本方的沟通和对局势的把控能力,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 如今,张黎刚所驾驭的爱康国宾正以每年50%的增长率前行。虽然线下的扩张、资本的重压、对体检业务的过分依赖等等,有无数个问题考验着这位连环创业家的勇气和睿智,但他沉稳的目光中,始终洋溢着坚定。 他说:“创业者跟企业家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人,大多数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如果这个创业者要继续领导公司未来的发展,必须要成功转型为一个企业家。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是必须要跨越!”(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