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立刻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声。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和电子隐私信息中心指责,Facebook所作所为极为恶劣,毁灭他们赖以为基础的社会影响力。 这是一场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对峙。扎克反复强调,开放和透明,将会使得这个世界更美好。“我们意识到,人们将会在这个话题不断地指责我们,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在做正确的事。” “在一个越发公开透明的社会里,人们将会为他们的行动后果负责,就更有可能会表现得更为负责。” 他声称:世界的潮流就是透明和分享,Facebook最好是不要徒劳地抵制世界发展的潮流。 一位博客开创者如此评价说:“对一个26岁的黄金小子,年纪轻轻就家财万贯,拥有特权、成功的事业,他当然不会理解有人要保留点什么的需要。” 真是这样么,扎克? 透明,开放,分享 《社交网络》测试着扎克对他鼓吹的“开放”和“透明”的真诚度。 正如比尔•盖茨厌恶电影《硅谷海盗》,斯蒂夫•乔布斯厌恶嗅觉灵敏的记者和传记作家挖掘他的阴暗面,扎克不得不面对那些足以让他难堪的往事。 电影真实么? 本•迈茨瑞奇素来喜欢在小说中利用情景再现、拼凑的人物、经过调整的对话。或许,他以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拼凑出扎克和其他几位早期创业者的人性“面孔”。谁都无法否认,电影的基本事实框架是不容置疑的。 扎克和其他Facebook高管断然拒绝了制片人斯考特•鲁丁的采访邀请;接着,他们要求索尼电影公司修改电影剧本,遭到了拒绝。接着,他们拒绝《社交网络》在Facebook网站上做电影宣传。 现在,他必须把自己和银幕上那个没有安全感、充满性亢奋的年轻阴谋家区分开来。虽然他从来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喜欢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 电影公映前,扎克接受了《纽约客》的独家专访,还上了著名“脱口秀女王”温弗瑞的电视节目。 甚至,他允许记者参观了他刚刚租下的一所房子——9月初,他现任女友、在波士顿长大的华裔女孩普瑞西•陈将搬来与他同居。 Facebook的公关声称——电影是虚构的,而《纽约客》则展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马克•扎克伯格”。 否认不了的,是网络流传着的扎克早年和朋友们间的网络对话录。在通篇fuck、bitch的脏话中,他把那些“信任他”的用户侮辱为“一群笨蛋白痴!”并叫嚣他有泄露用户一切信息的能耐。 现在的扎克表示对此“非常非常”后悔:“我已经成长了,并学到很多。”“如果你建立一种拥有影响力、为许多人依赖的服务系统,你就必须成熟起来”。 他也许真的改变了,他也许什么都没改变,依然还是那个羞怯与极度狂妄的奇怪混合体。 请记住Facebook上这张面孔:马克•扎克伯格,26岁,男,性向:女 热爱:极简主义、革命与禁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