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想做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公司太多。有人愿意跟他承担风险,分享收获。张朝阳跟360谈了很久,不想,半路杀出个马云。马云找到搜狐搜索的负责人王小川。王小川跟张说了这个事,劝张跟马见一面。 于是,在北京银泰中心,几个人坐下来聊天。张见到马的第一句话是,谈合作就免了,我们跟360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但是被马一通陈词,回家后,他想了又想,改变了主意。 一个半月后,张朝阳和马云的合作就对外宣布了。 ·五· 这边,张朝阳在招兵买马,大战搜索。但是另一边,很多高管从搜狐离开。我问他,发现很多视频网站的创始者都来自搜狐。比如百度奇艺的龚宇、酷六的李善友、优酷的古永锵。这是为什么呢? 张说,这是搜狐股权激励比较好,高层有钱去创业。另外,互联网公司人员流动也很平常。他停了停,说,有的人自己走的,有的人不是。但是对外都说是离职。 他说互联网公司竞争到最后是组织的胜利。你当Google只是一个创新公司?不是,那是组织的优势。这是后来,他才明白的道理。说到底,是选对的人。 我说,那你之前说,搜狐走了很多弯路,犯过一些错误,按照你刚才提到的,能否归结到是犯了人的错误? 他低头,沉默,好一会儿,说,你可以这么理解。 要么不说话,要么就说真话。张这样说自己,还真是。 采访中,有人叫他查尔斯,搜狐内部也有人这么叫他。我总觉得怪怪的,李开复在公司就叫做开复,百度就叫李彦宏Robin,要么叫英文,要么叫中文,叫一个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文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六· 其实,我们私底下大多叫他老张。一个搜狐的员工对我笑着说。 这个员工,跟张朝阳一样曾留学海外。他说,互联网公司平等开放是共性。但是,中国公司和外国公司老板还是不一样的。在谷歌,一个普通工程师可以敲开李开复的门,告诉他自己有一个创意。但在搜狐,普通工程师敲开高管的门,这是不可能的。“归根到底,这是中西文化的不同。”他耸耸肩膀,但是语气中没有任何抱怨,“毕竟是中国公司嘛。” 有一天,他和同事在公司旁的餐厅里聊天,看见一个人推门而入,一身绿色风衣。对,是老张。他们几个同事还互相逗乐,谁去跟独自就餐的老张打个招呼,让他一起来吃饭?最终,他们谁也没去。 还有一次,他在电梯里看见张朝阳,端着杯咖啡。可是进去和出来的员工,谁也没有主动跟他Say Hello,“除了张本身的个性不是特别容易亲近,普通员工和老板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张的权威在搜狐淋漓尽致。我问他们的人,老张的演讲是别人代写的吗?答,肯定不是,因为搜狐公司还没有人敢揣度老张的心意。张朝阳在搜狐一出现,他的办公室前,会议室前,会竖起牌子,安静…… 他已经成为搜狐的灵魂和图腾,搜狐是有鲜明张朝阳特色的搜狐。 有个业内人士给我讲他从搜狐听来的事。以前搜狐流量一下来,老张就出去露脸,结果,网站流量还真上升了。屡试不爽。只是这几年,特别是2006年后,他就不怎么露脸了。因为搜狐发展相对平稳。我印象深刻的那张夸张的照片,赤膊上阵的那个,就是2004年拍的。 他们公司人说,今年他的采访明显多起来了。这和张朝阳以及搜狐的新变化有关。 总有人问他对现在搜狐和互联网格局的看法。他的嘴角绷得紧紧的,眼光盯着桌面,你不知道他眼睛里到底流露出来什么样的目光。但是语气,平静,甚至是悠长。 “你们不要以为这就完了,还有第二幕。” ·七· 我一口气问了他一串问题:现在大家都说信仰危机,王石2009年写了一篇博客《商业文明和教堂》,他分析西方企业家是靠新教伦理主义来支撑他们的发展,他也有他的困惑,他不知道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源泉支撑力来自哪里。您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或者思考?再发展下去的内生动力到底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发展? 他说,现在来谈企业家的理想不太好谈,首先我们是第一代企业家,而美国是一个两百年的政体,企业已经是好多代的传承。 美国的企业家在小学和教堂里面接受的教育和后来走向社会所看到的事情是比较一致的,整个社会变化也没有那么快。硅谷创新很快,但是整个社会的伦理形态是比较稳定持久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企业家非常有理想主义,有精神家园。 而中国企业家不是这样的,第一是因为是第一代,第一代企业家成长非常复杂和曲折,我们从小还是在“文革”的阴影下,后来各显神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寻找自己的机会。每个人靠理想主义和正直的精神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就像我们走正版道路碰到那么多阻力。 那你觉得你是正直的企业家吗? 我是温和善良的。如果在尊重和获得巨大的成功之间要做一个选择,我选择尊重。在美国,获得尊重和成功是一致的。但是在中国可能不是这样。有人成功但不值得尊重。 会不会觉得自己有点像约翰·克里斯多夫? 哈哈,你研究我的历史啦,有点这个意思。我有点理想主义精神,那是久远的,几乎从我少年时期发端,但是现在还能看到那个痕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