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场”之论 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吴敬琏被尊为“大家”,其实与股市没有太大关系。某种程度上,30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依托的基础理论就是吴敬琏和同事们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和同事创建了中国的比较制度分析学科。运用这一学科的研究成果,吴敬琏通过分析和比较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交易成本,论证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与必然性。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其背后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马洪牵头、吴敬琏参与的《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商品经济的再探索》的意见书的写作。1992年,也是吴,向中共中央提出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我国经济改革目标的建议。 同时,吴敬琏在整体改革战略、国有经济和国企改革、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建议等方面亦均有卓越成就。 至晚从1988年开始,吴敬琏陆续对股市发表观点,其观点前后变化不大,社会和理论界也一直未视其为“异端”,直到2001年的一次著名事件,他放了“狠话”,掀起了轩然大波。 2001年1月,中央电视台《对话》、《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对吴敬琏的访谈,吴谈了对股市的一些看法,其间谈到“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这里呢,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由此联系到之前一年,吴敬琏曾就“基金黑幕”一事,发表了鲜明观点,坊间将这一系列并非“正面”的言论概括为“赌场论”。随即,经济学家厉以宁联合萧灼基、董辅礽、吴晓求和韩志国,对吴敬琏的观点进行了公开回应。 一时满城风雨。 2001年3月,吴敬琏的文集《十年纷纭话股市》出版。在前言中,他对那场论战的7个焦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其中特别谈到,“我并没有把股市一般地定位为‘赌场’和把整个股市活动说成是‘零和博弈’的意思,更绝对推演不出我要关掉股市的意图。我抨击的重点在于中国股市上违规违法盛行,就像一个有人可以看到别人的牌的赌场,这一点在我过去的文字中有更加系统的说明。” 可以看出,吴敬琏本意是以“赌场”来形容违法违规行为的特征和烈度,但“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这个表述,显然扩大了范围。事后想想,如果用“中国的股市在某个方面很像一个赌场”,或许效果会好一些,但这毕竟是口语,表达者并非要强调的内容,因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反而被极度放大,直至成为标签。 被误读是表达者的宿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那么,这是否意味近10年前的这场著名争论,只是一场口水仗呢? 当然不是。 为了信仰 很遗憾的是,这场争论没有促进交流,反而制造隔阂。当事双方均未在事后尝试进一步沟通。 这场争论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决定吴敬琏态度的,是他的信仰。 从吴敬琏的角度来说,市场化和法治化是他得来不易的信仰,是终极的解决之道,他不同意仅仅将其作为手段和工具加以应用。所以,对于市场的不规范,他持不可调和的态度,他赞同“规范是为了发展”,但坚决反对宽泛意义上的“在发展中规范”。 而五专家的担心,则是作为政策咨询者的理想主义者“一言毁市”,给本不茁壮的股市幼苗加诸猛药,他们希望现实地看待和呵护市场。 历史不可重新推演。市场发展至今,已从很多角度为自己的发展道路赋加了合理性。世俗地看,吴敬琏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或许被现实证伪,例如他反对的“在发展中规范”;但另一方面,他的担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 他的担心,如今比当初,更具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