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中国的LED 照明,形成了以美国、亚洲、欧洲为主导,以日、美、德为产业龙头,中国台湾、韩国紧随其后,中国大陆国产企业紧随其后的梯队分布状况。 “短板”缠身 虽然目前LED照明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但国内LED照明产业链布局较为完整。可是这个产业的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目前中国的LED照明企业虽然很多,但没有龙头企业。”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告诉记者另一个中国LED照明产业中存在的问题。目前LED照明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的公司屈指可数。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刘升平证实了这一说法。刘升平告诉《环球财经》记者,目前照明行业的现状是,几乎没有一家照明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而对老百姓来说,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宁愿用几元钱的白炽灯,也不愿换上动辄上百元的LED灯,从而限制了LED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民营企业支撑起来的产业,伴随着民营企业自身的弊端其发展自然会受到限制。 国内企业现在的状况是,普遍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档次也比较低,相关厂商争打价格战,同时LED产业内也出现了无序投资、恶性竞争等现象。从目前国内市场动态和LED产业结构分布来看,已经出现很严重的重复投资的问题。 “我开始的时候资金是最大的问题,做什么都做不了,银行又不借款,我过节都是跟人家借钱,刚刚开始都是吃尽了苦头,创业开始是资金的问题,这也是创业初期的普遍现象。”雷士照明董事长吴长江告诉记者,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金是早期布局和发展的瓶颈。 资金少不可怕,毕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筹措。但突破了资金瓶颈,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和市场的维护以及人才问题接踵而至。 “管理和市场都需要人才,但现在人才都集中在一些主要城市,这就是企业发展的一块‘短板’。全国大学里面,只有复旦有个电光专业,他们这些人才一毕业就被飞利浦欧司朗等等给抢了。”吴长江告诉《环球财经》记者,目前中国的LED照明还存在一系列其它问题,例如中国目前还没有LED灯具国家标准,只有一些地方的标准;我国本土LED灯具造型创新设计能力明显不足等,目前模仿和抄袭的较多。大功率白光LED光源的发光亮度即流明数还需提高;大功率LED光源本身的散热和延缓光衰还有技术瓶颈;大功率LED光源和大功率LED驱动IC本身的物理散热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 除去这些自身的短板,中国的LED照明还有一座很难翻越的高山。 “在整个LED产业链中,外延和芯片等上游领域占到了70%的利润。这意味着下游只有30%的利润,我国90%以上的LED企业要在这30%的利润里争夺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环球财经》记者,虽然我国LED产品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在高端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这正是目前国内所有LED照明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LED产业研究机构LEDinsid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中国大陆现存LED芯片生产企业仅62家,其中真正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并不多。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领域,大功率领域由于涉及众多技术、工艺方面的问题鲜有企业涉及。 目前全球专利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日亚(Nichia)、美国科瑞(Cree)、德国欧司朗等巨头手中,同时,在外延片和芯片领域,美国和日本企业也处于垄断优势。 “面对竞争犬牙交错、专利矛盾日益频发的LED市场,中国企业依然靠低价、低技术,甚至模仿发展模式打拼国际市场。一旦遭遇专利纠纷,能招架就算不错了,更不用说有还手之力了。”一位LED业内人士感慨道,在LED国际市场上,长期徘徊在低端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了专利维权的弱者。 由于中国的LED技术水平与国外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中国的企业只能徘徊在技术门槛相对不高的低端市场。为此,中国企业也陷入了主要依靠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进行技术积累、本国企业恶性竞争的怪圈。 如何突围? “未来的10至15年将会是照明产业进行重大变革的时期,”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亚太区总裁Jim Fisher对LED照明前景这样判断。按照这个逻辑推断,中国的LED照明也必将进行新一轮的洗牌。 这也正给了国内本土LED照明企业机会。 “毋庸置疑,照明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但在营销手段上、品牌建设上行业整体尚有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而大品牌的进入能为照明行业注入新生力量,对于打造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刘升平说,现在谈到品牌,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飞利浦、欧司朗等“洋品牌”。中国企业应该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占到一定的份额。 由此看来,品牌建设成为了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当务之急。 “飞利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上百年的历史,GE也有几十年,他们的品牌得到了认可,市场效果很好。所以雷士从创立之日起就树立了品牌意识,而且我们也一直这样做的,虽然中间走过弯路,但品牌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吴长江如是说。 目前国内的LED照明企业的品牌意识日渐觉醒。中国港丰集团主打的LED品牌“托维”借力世博展示“优质制造商”的形象。日前在广州举办的国际照明展上,美的、TCL、佛山照明,也在树立专业照明品牌形象。 企业完善自身的同时,借助政策的扶持也是本土企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成熟的技术,降低成本问题是令LED照明产生质变的关键,这点需要标准来将其纳入正轨。政府要在政策、法规、研发投入、应用示范和标准等多方面来引导和扶持,全国一盘棋,整体规划,要把有效的资源去扶植一些龙头企业,把有效的资源有效的资金和人才等等去扶植龙头企业,中国现在的政策多少有点平均主义,你总是要扶植一些起来先”。吴长江告诉记者,中国的LED市场的纷杂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他希望能有更有力的产业政策的出台,使这个 产业更有章可循。 如果说做好在下游的封装领域,可以让本土企业生存,但要想在这个领域摆脱束缚有话语权,中国企业不得不向“上游”靠近。(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