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及第三方支付都在角逐移动支付市场,究竟谁能成为主导力量,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否对中国有参考意义? 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专访了专注于研究中国和电信运营行业的研究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留生。 《财商》:目前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发展手机支付时,采取的是不同的标准,哪种标准能最终胜出? 王留生:目前国家尚未对手机支付领域制定统一标准,而手机支付领域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有可能是通过用户选择,谁的系统更好更能吸引用户会最终胜出。 但是如果是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话,可能会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情况。如果国家加强手机支付标准制定的话,也一定会参考市场发展情况。所以很大程度上与各方推广力度、国家政策相关。 《财商》:近距离手机支付的利润来源有哪些?移动运营商、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争夺的焦点在哪一块?各自有何种优势? 王留生:近距离手机支付的利润来源有三部分:用户服务费、结算服务费和商家服务费。 对于移动运营商、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来说,都可以从这三部分获取利润。比如银联可以向用户收取智能卡使用年费,结算时提取手续费,并向商铺收取POS机使用费。但三方在这三个利润点各有优势,移动运营商更贴近手机用户。而结算服务自然是金融机构所擅长的领域,银联有相当完善的结算系统。而第三方支付有着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体。 总的来说,手机支付并没有改变支付流程,只是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网络,从而带来了利润分成方式的一些改变。 《财商》:中国手机支付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 王留生:总体来说,中国手机支付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快速发展时期,移动运营商、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在各自细分市场上,利用自己优势发展手机支付业务,三者相互争夺产业中的主导地位。这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谁占有的资源多,那么能够获得的利益会更大。这一阶段大概需要三年时间,移动支付业务也会获得快速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平台整合时期,近距离支付和远程支付平台的整合。刚开始的时候各方力量独立发展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移动运营商主推近距离支付,而第三方支付主推远程支付。任何一方在现有平台做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向另一种平台延伸。比如第三方支付在远程支付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同SIM卡厂商合作向其远程支付用户推广现场支付业务。这个时期强势一方才会真正涌现,预计这一阶段需要两年时间。 第三个阶段是商业融合时期,新的商业模式将正式确立。支付环境完全开放,这时候可能以前保持观望的力量都会涌入,进入整个产业链协作竞争时代。就好像现在信用卡刷卡业务一样,无论是哪个银行的卡都可以在商户进行刷卡。在这个时期,无论用户采用谁提供的手机支付方式,都可以在商铺手机刷卡或者进行远程消费。只是在这一时期,各方力量会有统一协议来进行新的利润分成方式。这时候才是手机支付真正成熟时期。 《财商》: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否对中国有参考意义? 王留生:国外在手机支付领域比较成功的是日本,日本采取的是移动运营商主导的模式,但这对中国的参考意义并不大。因为日本移动运营商具有金融资质,它可以直接发放信用卡,将信用卡与手机卡合一,从何实现手机支付。 但在中国,移动运营商并没有金融资质,而未来国家政策是否会开放仍是未知数。但不论何种力量主导,都需要各方的协作,只是最终用户直接面对的是哪一方提供的平台,谁的品牌影响力达到客户。就像我们现在用支付宝支付一样,后台仍然是银行的结算系统,但用户记住的是支付宝这个平台,而不是某一家银行。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刘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