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长三角地区许多地方的制造业中心一样,在过去20多年间,嵊州领带的起家、勃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领带作为一种轻纺工业,由于其门槛低,一时间,缺乏资金、技术的大量农民涌入这一产业。嵊州领带正是依靠“大批量、低价位”的优势,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将缘起于西方国家的领带产业转移到东方,深圳、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地领带产业大规模向嵊州转移,如韩国在嵊州的领带企业就达到30家。 可时至今日,日趋稀薄的利润已成为制约产业甚至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量为荣的发展方式遇到了巨大的挑战。郭敏说:“即使全世界的领带都归嵊州生产,也难以支撑起整个市域经济的发展。” 打造一条“垂直产业链” 事实上,以加工环节为主的浙江制造业,在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中多数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嵊州市从政府到企业在生产环节上正全力向上游与下游拉伸,力争改变以加工为主业的发展方式,把巨大的成本压力向两端释放,把微薄的利润空间向两端拓展。 在上游,嵊州市鼓励企业外拓原料生产基地。一个多月前,巴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耀就远赴四川省,与当地政府洽谈设立蚕桑生产基地事宜。为提高原材料的自主掌控能力,12家领带生产企业分成两批,同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县市达成多项协议,累计建立蚕桑茧丝生产基地约百万亩,有的企业还通过控股当地丝绸公司的方式,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据嵊州市政府预计,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以产丝近8000吨,不仅能保证嵊州领带企业的用丝需要,还可以面向国内其他用丝单位销售白厂丝4000吨左右。为此,市政府每年出资200万元,设立外拓蚕桑基地专项基金。在浙江嘉兴市,嵊州市的领带企业也把目光放在了当地的供丝大户身上,把对方纳入自己的采购体系当中。 目前,嵊州市还正筹划建立茧丝调配中心,但这项工作难度更大,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周庆余说,如果组建一个可储备3000吨到5000吨的蚕桑茧丝储备仓库,可能比建立蚕桑基地速度更快捷、更有效。然而,这样一个仓库需要投资10亿元到15亿元,对地方财政与正处于微利的行业来说压力太大,如果没有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银行的支持,难度可想而知。 在下游,嵊州市加强品牌运作,进军终端销售市场。嵊州市经贸局副局长邢昌陆说,政府拿出专门资金鼓励自主品牌出口、鼓励收购国外品牌、鼓励国外注册商标等。浙江丹鲁依服饰有限公司利用欧洲经济波动的时机,同国外品牌公司合作,在东欧创办一家终端销售业务公司。董事长袁小平说:“我们出资,对方以品牌入股,合作协议约定,我们可以分享对方品牌带来的终端销售利润。”此外,巴贝公司收购了意大利一家以设计领带著称的公司,宏达制衣公司把设计工作室办到米兰,并引进台湾针织大师潘怡良为旗下品牌的设计总监。 一位研究人员形象地说,嵊州领带产业眼下最需要上下伸个懒腰,把自己的空间腾得更大一些。事实上,以加工环节为主的浙江制造业,在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中多数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现在的浙江省,包括领带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力争打造一条从上到下、纵向一体的“垂直产业链”,从而使企业便于从各个环节对产品成本、质量及生产节奏进行控制。 行业“世界之最”、“单打冠军”的嵊州领带,正在用自己摆脱阵痛阴影的实践,为其它戴着光环的“中国制造”敲响警钟。 嵊州领带的新“算式”: 企业做“减法”产业变“乘法” 记者 李亚彪 商意盈 杭州报道 同浙江省许多地方块状经济的“发家史”一样,作为轻纺工业的领带,由于其门槛低,当年大量农民涌入这一产业。“稍微有点规模的领带企业几乎什么都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原料采购、到印染、再到打线,企业几乎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是真真正正的‘小而全’”。 这一嵊州领带早年的真实写照,在近两年间开始发生悄然变化:部分领带企业开始做起“减法”,退出部分生产环节,重新细化分工,整合产业链,却实现了整体产业变“乘法”的效果。 产业链整合产生“化学反应” “扩大再生产不仅仅依靠投资,而是要通过合作,这不仅仅是物理反应,更是化学反应。如果我们不通过合作的方式去提升话语权,就是死路一条。”袁小平说。 过去,嵊州领带企业由于“小而全”,没法做到“大而专”,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浙江丹鲁依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小平说,嵊州过去再小的领带生产企业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建有自己的仓库,养着几部运输车辆,自购原材料、自办运输,库存压力大,生产成本高。他算了笔账:减少一个锅炉可节约几十万元,如果在研发、物流和仓储等方面进行整合,七八家大企业的整个资金用量至少可以减少1亿元,成本减少8%到10%。 巴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耀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般从生产企业来讲,生产这一环节的价格要提升非常难。因为内部已经经过了充分竞争,利润趋于平均,会稳定在一个正常的产业利润率,没法达到高额利润。“要增加毛利空间,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整合产业链。即使量减少,利润可能是更高,价值会极大地提升。”金耀说。 华业丝绸等3家面料后整理企业原本是竞争对手,常常会在同一家领带企业“狭路相逢”,内部竞争严重削弱了竞争力。经重组后成立了三鑫股份有限公司,退出生产和流通环节,实行技术、人才、市场共享,并分担市场收益和风险。昔日的行业“对头”经过整合,成为了嵊州市最大的领带后整理企业,掌握了嵊州90%领带后整理外加工业务。与此同时,一大批领带生产企业则把后整理业务从企业剥离。 “产业链整合后,可以让小企业退出某些生产环节,专心于生产或加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并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形成差异化发展。同时,各个企业间嵌合更紧密了,相比于同样具有廉价加工优势的越南和印度,整体优势也更加明显了,产业稳定性也提高了,不会轻易转移。从这个方面来讲,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也将被延长。”经历了大整合后的金耀信心十足地说。(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