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岛7月5日电(记者赵超)记者从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的全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将于2012年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实现“全覆盖”。 据介绍,自2006年实施规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以来,全国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达到1100多万人,实际聘用154万多人。通过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进人引入了公平竞争机制,把住了人员进口关,提高了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部分省区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近两年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地方通过公开招聘新进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超过70%,部门新进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超过80%。 未来几年,我国将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会上指出,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要确保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进人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禁止以各种名义规避公开招聘要求。 王晓初表示,今明两年要重点做好县级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的建立和组织实施工作,要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 王晓初还指出,今后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则落实到公开招聘的各个环节,坚决杜绝“内部招聘”、“人情招聘”和内定名单、设置歧视性条件、试题泄密、考场舞弊等各种违法违规事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保密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坚持打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的各种腐败现象,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确保公开招聘制度的公平公正。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引关注 未来目标直指“全员聘用” 全员聘用 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传出信息,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行聘用制度,争取2010年在全国全面建立聘用制度。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试行聘用制,推行面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实行聘用制度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比例从2004年的36%,2006年的51%,2008年的74%,逐步增加到2009年的80%。未来的目标直指“全员聘用”。 “实行全员聘用制以后,再进事业单位的‘新人’将不会再有‘终身制’了”,汪玉凯说,“这将大大缓解目前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多种身份并存、身份歧视等现象”。 正式编制、事业编制、聘用合同制、临时工,一个事业存在多少种“身份”的员工,便会产生多少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薪资标准。现实中,合同工、临时工与编内员工在收入分配方面、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建立健全考核办法,成为改革的焦点之一。 与此同时,由于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相应猛增,事业单位“编外编”、编制混乱成了普遍现象。 “编制,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编制规模的扩大,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吴江说,大家都发现了编制内用人备受束缚,一用就“死”,用人自主权难以落实。所以现在很多单位即使有编制也不用,而喜欢用聘用合同制,这折射出事业单位的客观需求和编外用人的大势所趋。“因此需要放开编制,让单位根据‘事’与‘费’自主决定人员多少”。 在受访专家看来,“封住存量”,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编制”与“聘用”之间过渡的最好办法。要按照中央要求,逐步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的具体办法;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同时,建立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总量调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另据了解高层信息的专家透露,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委任、聘任、选任等方式,将完全取代过去一枝独秀的“委任”制。 “这表明,事业单位领导选拔方式在科学性、民主性方面将有进步。同时,制定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也将避免政府官员考评体系僵硬套用于事业单位的弊端”,汪玉凯说。 改革的焦点还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目前在我国,行政机关有《公务员法》,企业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唯独事业单位没有一套整体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人事管理的单项政策规定也不健全。 据了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在制定之中。这一条例在人事部时期已经开始起草,2007年大部制改革后,此项工作移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目前,这一条例正在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