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庭凯 17岁第一次在异乡创业,连庭凯的人生初始就另辟蹊径,这似乎成为他日后勇闯商海的独门秘籍。 “创业,我不喜欢跟风,我更喜欢做没有人做的事情。”经历了两次创业的连庭凯脸上挂满了自信。与其他创业者相比,连庭凯的创业心得有些“另类”,但他坚信剑走偏锋才会快速找到商界蓝海。 当电子商务在国内方兴未艾时,连庭凯已经布好了一个B2C的“药局”。第一年盈利为零,第二年就上市。“这就是电子商务的魅力,早涉足才有利可图。它就像个速成班,越晚就越像一个大讲堂,因为听课的人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对于自己初次创业的成功,连庭凯做了一个巧妙的比喻。 “当大家都做电子商务的时候,这个行业就进入细分市场的阶段,似乎没有人听说过奢侈品也可以在网上卖吧。”不按常规出牌的连庭凯,再次独出心裁。2005年,B2C似乎还是快消品的专属,但是连庭凯却开始悄悄布局奢侈品的网购市场,“我们卖的东西非常贵,不卖低价就卖贵的。” 尽管他创办的呼哈网不像第一次创业的“医贸网”那样顺利在两年内上市,但是经验告诉他,上市不是衡量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人成功的惟一依据。“当你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资本一定会围着你转的。” 呼哈网创办5年来,业绩以两位数增长,连庭凯也打造了一个与速度匹配的“豪华阵容”,他的管理团队聚集了一批从业10年以上的业内精英。 35岁的业内连庭凯决心要玩一把“大”的。过去的十几年里,他读完了医学、设计、工商管理的相关学位;创办了两个商业网站并成功上市;身兼数个公司的执行董事和董事顾问。而他的第一次创业是在17岁,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 同途殊归 两年内网站上市 那年,17岁的连庭凯还在加拿大念书,每逢假期他都会回到台湾帮助父亲打理药店的生意,天资聪颖的连庭凯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商机。 “如果只卖好卖的药不是更赚钱么?”连庭凯发现,店里有些药品非常热销,但是有的药却无人问津。他看到有一件热销的药品正好在加拿大生产,于是偷偷记住了药品的名称,并抄写了一份药品说明。 回到加拿大后,连庭凯马上就给这家药厂打电话,希望自己能够在台湾代理这家药厂的药品。 不到一星期,连庭凯就接到这家药厂的电话,希望和他进行面谈。连庭凯连夜准备了一份厚厚的资料,全都是问答的形式。原来他把厂家可能问到的问题全部列在里边,为的就是防止在面谈的时候出错。 “他们竟然完全没有按照我设想的提问,但是他们很快就同意我做代理,还给我先发货后收款。”就这样,连庭凯找了几个同学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校园创业。“卖一瓶药可以挣回四瓶的钱,利润很高,从那天起我就能赚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了。” 直到连庭凯毕业后到美国,他仍然做着那家药厂的代理。上世纪90年代的电子商务在美国也只是萌芽状态,而在中国更是凤毛麟角,但是连庭凯似乎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正在等待他。了解了美国人做电子商务的模式后,连庭凯终于决定做一个自己的B2C网站。 但是,这种新潮的模式带到台湾却没有人认同。“我做了非常缜密的商业计划,然后拿着这份计划找投资人。”但是让连庭凯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过去,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拒绝了他。起初,连庭凯的父亲还再三劝阻让他放弃,但是看到连庭凯下了很大的决心,也开始把过去的生意伙伴介绍给他。 “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筹到了一笔钱。”其实,连庭凯心里清楚得很,大家看好的并不是他的这个项目,而是父亲的药店。资金到位后,连庭凯的医贸网迅速建立起来,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和许多药厂都取得了联系。 第一年的经营,连庭凯只是在默默地建设自己的药品覆盖网络,尽管收益很小,但很快这种模式开始吸引投资人的关注。“不断有资金注入,让医贸网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了上百倍。”第二年医贸网就实现了盈利,并且成功在台湾上市。 此时,药品在网上的B2C销售风生水起,传统药店生意开始变得惨淡。连庭凯的父亲终于承认自己老了,并感慨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 不过,此时的连庭凯并没有沉醉于上市的喜悦中,这个迅速崛起的“帝国”并非自己亲手建起,而是由无数资本堆砌成的。连庭凯没有从创业的成功中感到满足,他开始搜寻第二个种子。 掀起奢侈品“第二波” 寻找奋斗到死的目标 进入新千年,一边是淘宝网的兴起惹火了B2C市场,一边是中国经济GDP连年10%以上的增长,带动了奢侈品的消费。但是,很少有人把奢侈品和网购能联想到一块。 “B2C的崛起成就了快消品在网上的销售,同时这个市场也进入了细分阶段,奢侈品在高档商场销售毋庸置疑,但是在网上销售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经济发展的大潮一定会让这个窄众的消费市场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会追求奢侈品带来的时尚。”连庭凯表示。 连庭凯在创办呼哈网之前已经做了近4年的调查,如果把现阶段线下奢侈品的热销称之为第一波奢侈品热,那么他要打造的是奢侈品销售的“第二波”,即奢侈品网上销售热。 “想像一下我们死去的时候,别人会为我们写下什么样的碑文,或者我们自己会写些什幺?这个想法让我意识到,我必须树立一个可以为之奋斗到死的目标。”连庭凯一直在寻找这样的目标,他将首次创业积累的几百万分文不剩投入到呼哈网,取得执照是创业初期一件麻烦和困难的事,公司必须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创业初期,呼哈网的办公室在一处很小的民宅,小到几个人走动起来都会撞在一起。连庭凯还拉回当年在加拿大一起上学的同学,“因为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创业再合适不过了”。 创业的头一年,几乎每个人都没有睡觉的时间,实在太累了就在电脑桌前趴会儿。意志坚定的员工都留了下来,但是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走了。那个时候,连庭凯最大的压力就是面对一波波走的员工,因为他要不停地招人补上空缺。(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