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在商场搏杀的人们,头破血流的PK不应该是唯一的选择,合作有时比竞争更重要。 关键抉择:2005年2-9月,框架传媒并购了国内电梯平面广告市场的8家主要竞争对手,将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到90%。 应对策略:“和”还是“战”?这是摆在这个行业里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策略结果:在一统电梯平面广告市场后,以1.83亿美元被分众传媒收购,成为分众的全资子公司。整合后,框架传媒2005年营业额一跃升至1.8亿元,大大超过此前的4000万元,2006年达到3.6亿元,2007年超过7亿元,营业额连续3年翻番。 当腾讯和360的战争硝烟逐渐散去,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仍是一个混乱的互联网市场。表面上看,腾讯似乎占到了便宜,然而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并没有真正结束。套用冯巩小品中的一句名言就是:一个360倒下去,千千万万个360站起来。 无序的市场上充斥着恶性竞争,当今的互联网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各大公司为了争夺用户,不惜采用各种手段:通过技术壁垒屏蔽竞争对手;发动水军造谣抹黑…… 这是中国市场上相当常见的现象——如今牛奶、家电、啤酒等行业,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类似的激烈而残酷的竞争。 只有5年前的电梯平面广告市场是个例外。回首2003-2004年,电梯平面广告市场也如同今天的互联网市场一样,竞争日趋白热化,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时候,框架传媒(以下简称“框架”)站了出来,从2005年2-9月,在短短7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与8家主要竞争对手的整合,最终被分众传媒收购。而这次收购,又直接导致了另一起决定性收购的发生——分众传媒收购老对手聚众传媒。 正如时任框架传媒董事长的谭智所言:在中国,框架的奇迹很难复制。因为中国的商业欠缺“和”的哲学。 框架的危机和救世主降临 2003年的夏天,框架的日子已经不太好过。那时的框架虽然已是国内最大的电梯平面广告公司,但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电梯平面广告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占领场所资源。只要占据足够的楼宇,就有了与广告主谈判的资本。框架一直将自己的客户定位在高端市场,这就造成了中低端市场上巨大的空白。跟进者们纷纷模仿框架的模式,迅速瓜分了框架留下的市场份额,并且迅速壮大,开始觊觎框架的地盘。更为严峻的是,由于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在竞争中,各家公司只能大打价格战。一方面,物业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广告价格却一再下降。更有甚者,为了争夺客户,不惜将广告价格定得比物业成本还低。恶性竞争已经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2003年年初,为了甩开竞争者,框架上马了液晶屏广告项目。而此时在这一领域中,早已有财大气粗的分众传媒(以下简称“分众”)和聚众传媒(以下简称“聚众”)在跑马圈地。 到2003年夏天,资金实力并不雄厚的框架已经在液晶屏项目上烧掉了1700万元,但距离盈利仍然遥遥无期。项目像黑洞一般,源源不断地吸取着框架有限的资金,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2003年的谭智正在TOM集团担任高级顾问,此前他曾任微软(中国)公司副总经理,8848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业内颇有名望。他与时任框架总经理的刘磊认识后,很快成为了框架的编外顾问。2003年8月到2004年6月期间,谭智和刘磊多次会面讨论框架的发展问题。随着了解的深入,虽然明白框架的处境艰难,但谭智对于公司的未来依然十分看好。 2004年年底,基于对框架商业模式的信任,谭智与好友共同出资1500万元,收购框架43%的股份。随后谭智出任框架传媒董事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