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媒做得很精致,很有名气,但不挣钱。快书包有着很强的延展性和概念,如果三五年做成了,会收入颇丰。”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徐智明很坦诚。2010年,这个42岁的男人选择与夫人高志宏共同,号称一小时送书上门的“快书包”由此诞生。之前,他与夫人共同经营的“龙之媒”书店已走过第15年。
对徐智明来说,二次创业的过程始终让他压力颇大。因为刚刚于6月9日上线的快书包,其处女秀就经历大起大落。经历了因韩寒《独唱团》的火爆而带动的免费口碑传播的惊喜,却也经历了销售爆点下,“一小时送达”承诺无法实现的冷嘲热讽。快书包到底要向何处去? 服务那些急着读书的人 徐智明做快书包的想法来自于一次出差的途中。当时手边没带书,又很想读。就想着有没有能把喜欢的图书快速送到手边的服务呢? 但当下的图书销售市场并没有这种服务。去实体店购书会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路途和楼上楼下找书的环节上。而方便快捷的模式里,卓越和当当有加急服务,但通常情况下都要1到3天才可以送到。“几天的等待并不是电子商务消费者自己的选择,而是大家都不得不接受的现状。为什么不能为顾客而快起来?”徐智明说。 于是,在中国图书销售市场虎踞龙盘、地盘基本划分完毕之际,徐智明大胆选择以快速送达切入网络售书市场。 定下方向后,拥有15年实体店经营经验的徐智明充分利用了之前的人脉与经验。“我们必须保证图书的价格与当当、卓越不相上下,这就意味着要拿到同样的采购价。”为此,徐智明挖来了专做图书采购业务、曾任当当网图书事业部副总经理的蒋磊。“跟经销商打交道,很多人都认识蒋磊,却不认识我。”蒋磊多年的采购经验,使得快书包很快保证了价格和出货时间与当当、卓越基本一致。 但一小时的“快”概念如何解决?多年来,当当、卓越采用的都是位于近郊的“中心库房”制,购买信息抵达之后,再从中央库房逐一分配到若干配送点,这不仅在速度上难以取得关键性的突破,而且极难掌控图书抵达的确切时间。 “快书包”则选择“化整为零”,以北京为试点,在现有划定的30多个区域中分别设立独立的小库房,并雇佣人员自建物流,而且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设定具体的上门时间。每个库房有专人配送,配送员都是“快书包”自己的员工,而非快递公司的人员。在接到订单后,根据划分的区域就近配送,配送人员大都骑电动自行车。徐智明设想,以后订单多了再加派人手,让每个员工的配送范围变小。 “根据这两个月的运行,我们刚刚把库房和人手做了调整。取消了北京南城的库房和人手,在订书较多的CBD地区由原来的一名派送员增加到三名。” 由于是自己员工送书,人力成本投入较大,但同时省去了将配送环节转包给专业快递公司的成本,也由此实现了配送速度的最快化。徐智明认为,“如果只做北京一座城市,绝对不能盈利,必须要覆盖多个大中城市。这样才能把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分摊下来。” 8月24日,快书包将进入上海,年内扩张到广州等六个城市,快书包接下来的动作,是2011年扩张到20个城市。徐智明希望两年可以持平,三年可以盈利。 《独唱团》的挑战 一小时送达的概念虽然诱人,但如何让快书包迅速打开知名度,让读书的人知道它,徐智明一直在寻找机会。徐智明自叹运气还不错,因为韩寒的《独唱团》从天而降。 “当我们在微博上、豆瓣上发布了《独唱团》一小时送到的消息时,预订空前火爆。”徐智明当即买下了百度“独唱团”的关键词。比起当当、卓越,一小时就能送到的消息,让韩寒的粉丝口口相传。 幸福来得太快,徐智明还记得,在《独唱团》发行之前,一天的订单不过二三十单。而在《独唱团》开卖的消息传出后,在网上大家纷纷开始询问是否可以预订。“我们没禁得住诱惑,宣布接受预订。”在提前预订500单后,杂志开卖当天,快书包又接到1000个订单。 “当时实在乱套了,一方面是太惊喜,另一方面我们的配送能力根本达不到。”结果,一小时根本送不到,订阅者开始在网上指责快书包,冷嘲热讽。刚刚建立的知名度迅速被打倒。 徐智明总结了两条经验,“第一对于销售临爆点的图书绝不能接受预订,接受预订就等于失去了一小时送达的意义。其次,在订单达到配送的临界点应该立即停止订购。” 当晚,快书包即在官方网站上向客户发道歉信,第二天取消了书籍的订购,并努力把第一天的所有单送完。徐智明也穿起配送员的服装,开始送书。“整整三天才送完。”徐智明回忆。 虽然受到顾客奚落,但徐智明依然感谢《独唱团》。“它让我们做了一次极限测试。”针对这次测试,徐智明调整了中心区域的人员配置,例如像中关村和CBD这样人员集中的地方,需要配备至少3个人。徐智明设计的负荷极限是每天600单。《独唱团》发售之后,快书包每天的销量增加到100多到200单。据徐估算,每天做到250单左右,人员支出就可以打平。 其次,徐调整了工作时间。原来的配送时间是早九点到晚九点。现在改成早九点到晚六点。“实际上晚上六点到九点是没人下订单的,大家都在回家的路上”。而配送高峰发生在下午三点左右。最后,快书包对于图书的种类进行了调整。“我们卖的最好的书还是文艺型的图书和育儿书,经管书并不好。” 两个月里,已有VC与徐智明接洽。如本文开头所言,徐智明夫妇的想法,是带着快书包走一段,继而交给有实力的方和合适的团队。 VC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当当、卓越是否会做一小时的生意?二是,纸质图书还能活多久?徐智明的观点是,“当当、卓越不会做,就像沃尔玛不会做便利店一样。而电子图书取代纸质图书,至少10年内不会发生”。 “我们并不会把当当、卓越当竞争对手,我们希望切到市场的1%就够了。”徐智明说,目前快书包的投资来自于他们夫妻俩的100万元和他做的同学投入的几百万。“有风险,大不了什么都没有。”合伙人认为,快书包后台IT反应能力有多强?仓储模式怎样继续优化?一旦有销售爆点产品出现的时候快书包的承受能力如何?这三点是快书包接下来要琢磨透的关键。(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