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高峰论坛”论坛成功举办 8月2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张江集团共同举办2010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众多政府政策制定者、企业家、人及创新、创业领域知名学者共同出席本次论坛,围绕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政府政策和融资环境等话题建言献策。这场东西方业内人士的高端对话还吸引了近300名业内人士以及4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记者和编辑。 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创新和创业都已成为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动力和活力。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区域保护主义抬头的不利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又将如何冲出重围?从企业自身来看,如何才能将创新技术转化为能够融入市场的新产品?而政府政策的制定者又如何构建一个适合创新创业的平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世界领先的商学院,以自身在行业内充沛的资源和研究能力帮助提升中国的创业创新水平,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管理学教授朱晓明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既有发展历史短、管理水平低的客观因素,也有复杂的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优化制度环境,消除不利于创新的负向激励,包括不合理的行业进入壁垒、过多的审批、大量的寻租现象、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等。”他希望与会者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对新创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未来值得关注的创新趋势及如何优化制度环境进行深入探讨,为推动中国企业的创新创业建言献策。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小龙在致辞中表示,2010年上半年以来,在张江的产业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手机市场的张江“三雄”有一些重大的市场和技术的突破;出版社走向电子数字显示终端,电子显示器企业走向版权内容出版领域,网络游戏企业进入影视业,传统影视企业向网络游戏领域延伸。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他建议与会人员吸收本次论坛的成果,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高科技产业和自主创新的事业的发展。 创业创新离不开全球社会经济大环境的驱动,著名国际贸易研究专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教授以“全球经济调整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及未来”为主题,从全球视野的角度畅谈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未来发展,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教授做了主题演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务长兼副院长郭理默(Rolf D. Cremer)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新兴行业,现状与未来 中国过去30年一直持续高速发展,在刚刚过去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2009年取得了GDP增长8.7%的好成绩。为了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新兴行业的发展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现有产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和谐共同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的主持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教授、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李纲先生、上海国际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先生、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邦江副总裁、上海泽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元刚先生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当前面临的困难”、“新兴产业和现有产业的关系”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制造业,出路何在 2009年中国制造业对于GDP的贡献超过50%,是中国经济的重要贡献者。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区域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正在向规模效应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型。转型过程中将会面临诸多问题:诸如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来源、管理方式和战略的跟进、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方向和速度。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众多中国制造企业孜孜以求的梦想,对此颇有心得的上海自然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多普达创始人杨兴平博士和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蔡舒恒副教授的主持下,杨兴平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和创业学助理教授葛定昆、上海奔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先生、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先生、微创医疗器械(上海)公司资深行政副总裁张捷先生坐而论道,共同探讨“制造业的出路何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来源”、“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于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创新管理体系在转型过程中的提升”等议题。 下午的议程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小龙先生的主题演讲“把中国高新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平台 ”开始。 创新的“魔咒”,内忧外患 如何从企业内部入手,塑造组织能力,促进创新机制的建设是每个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创新不单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同时,知识产权只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分享,企业才能“放心”和“资源最大化”地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