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一个新的概念诞生了。奥德赛出版社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轻公司”!让传统出版模式下长达三四个月的回款周期见鬼去吧;让惊人的退货率消失为零吧;让庞大的库存一去不复返吧。而这一切,对于传统出版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万榕书业的路金波认为:“过去10年互联网怎么改变中国,未来10年数字出版就怎么改变出版业。”2010年,路金波希望万榕书业有10%做数字出版;2011年达到“721”,即70%纸质书、20%数字出版、演出市场(话剧、电影)占10%;再后面就是“433”,逐步淡化传统出版载体,扩大新途径。 为此,他们开始了与方正“全方位”的合作。路金波的“算盘”是这样打的:一本书的数字版售价是纸质书的1/3,大概八九块钱,然后由方正、万榕和作者三方分成,万榕的收益在40%,相当于3元多,作者拿30%,这两方面的收入都与出版传统纸质书不相上下,但却减少了传统出版的风险。 但是绝大多数民营出版商仍然对数字、纸质同步出版极为审慎。博集天卷2007年就开始试水数字出版,他们甚至把招牌图书《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子图书版权出售给了新浪,但是三年来,他们只收到了6000元的收入,这还是在不胜其烦的催款下得来的。这种销售带来的副产品是这本书的电子文档“到处都有了”。这无疑对这本书的主要盈利渠道——传统图书的销售产生了巨大的伤害。 博集天卷副总经理王勇对数字出版的态度颇能代表众多出版业界的想法:首先要有出版定价权,第二要有渠道的管控权,渠道分销时卖给谁、怎么卖,要有权限参与,否则“就先冷静观望”。 在美国,定价权之争也如火如荼,在电子阅读器推广初期,美国亚马逊将数字图书价格定为9.99美元,而美国一般纸质图书价格在26美元左右。出版商认为这损伤了他们和作者的利益。直到苹果公司的出现才打破了这场僵局,出版商有了定价权,从而也推动了美国亚马逊数字出版的提价。 不管怎样,中国的民营出版商是小公司,最大的公司磨铁图书今年的码洋6个亿,实际收入大概有3个亿左右,博集天卷的码洋约为4个亿。民营出版在未来数年,不管是数字出版概念还是全媒体概念,对于出版业都是有待开发的新领域,现在未必有明朗化的格局,但变化已经开始,实力强大的出版商将会抢占更多资源。也许再经过一段时间,民营出版的新格局将会更加明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