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晖投资的到来,让沈浩波有些心动。在与鼎晖投资合伙人胡晓玲第一次的交谈中,沈发现胡已经对这个行业做足了功课,见解非常深刻,谈得很投机。 同时,沈其实很清楚,出版业是一个“很吃钱的行业”,而且该行业市场化的进程已经开始。 “这个行业没有不缺钱的公司,我们当时虽然现金流很好,但从本质来讲,还是很缺钱。因为早一点获得更多的资金,就能早一点完成规模化的布局。”沈浩波说。 最关键的一点,胡晓玲也很关心磨铁是否有上市的打算,但她的关心跟其他投资人不太一样,建议磨铁不要着急上市。这很符合沈浩波的想法,让他“很心动”。 对于磨铁图书所提出的投资价格,胡晓玲也很有诚意,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给出的市盈率是十多倍。虽然沈浩波不肯没说出具体倍数,但业内普遍传言鼎晖投资给出的价格要比当年基石投资给出的价格要高出不少。 至于投资条款,沈浩波坚持他的主张,现在是整个行业面临巨大改变的转型时期,必须做好行业布局,多为未来考虑,对于短期的增长业绩、发展预期等,磨铁不接受资本方的任何投资条款。 从2007年基石资本的5000万人民币,到2010年鼎晖投资联合基石资本的一亿多元,磨铁图书总共融得资金达1.5亿多元,成为民营出版业从风险投资公司融资最多的企业,林凌和胡晓玲分别代表两家担任磨铁图书董事。 是书城,也要成为媒体 不知不觉中,沈浩波几乎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把磨铁图书做成了行业中民营企业老大,资本的进入更加快了磨铁图书跑马圈地的步伐。沈浩波说,这是一个先入为主型的行业,后来者可以进入,但很难与先入者形成直接对抗的竞争关系。 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可能也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诗人生活。沈浩波现在把磨铁的整个运营平台的管理交给了2008年挖来的职业经理人,原海尔公司流程再造总监,现任磨铁图书执行总裁张凯峰。 在海尔之前,张凯峰曾任职于惠普等跨国公司,有丰富的大型企业综合运营管理经验。他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与磨铁图书另一创始人漆峻泓为同届校友。 面对国营出版业改革大潮,以及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冲击,沈浩波仍然坚持认为纸质出版物还会继续增长,电子阅读等新技术手段不会阻碍传统出版市场的发展,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内容收益面。 这个行业只有经过激烈的竞争才会好起来,电子书也好,其他形式的竞争也好,对沈浩波来说,都很值得期待。 “电子书的出现会带动出版商更快的将优质内容送达终端读者,让这个行业变得更轻。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本身,电子书作为硬件和传播手段对我们来说不是竞争,而是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终端通路。”沈浩波说。 在内容本身,国内与磨铁可以媲美的公司有原共和联动出版公司,现已将控股权卖给江苏的凤凰出版集团;业内同样知名的出版商博集天卷也将出售给即将上市的中南出版集团;新经典出版公司也被沈浩波认为是值得敬重的竞争对手,当然,也包含业内鼎鼎大名的盛大文学。 沈浩波认为应该尊重每一个竞争对手。“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一个个都很孱弱,那说明你这个公司本身也没什么可称道的。” 拥有资金之后,快跑中的磨铁同样也有并购整合计划,据说目标正在被锁定中。但收购的核心,还是围绕内容两个字。目前磨铁拥有大约30个最核心的畅销书作家,这是沈浩波的杀手锏。 这些签约作家为磨铁贡献了源源不断地品牌积累和现金流,就好像华谊兄弟旗下的艺人一样,成为磨铁图书的核心竞争力。 2008年,磨铁图书的收入规模为3.7亿元码洋,2009年达到5亿码洋,2010年平稳增长,据预测是6亿元码洋。这是因为磨铁图书将这一年定位为夯实内部运营平台的战略年份,而夯实平台的目的,为了迎接更多更快的增长。在沈浩波的计划里,2011年将会是收入突破的一年,生产将达到10亿以上。 “华谊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沈浩波说。 而一亿多元融资的投向,除了可能的并购整合外,数字出版平台将会是另一个主要投向。在这个平台上,沈浩波将装进去独立出版机构、出版人,签约作者以及渠道商等众多元素,将磨铁打造成一个批量系统的输出文化产品的机器。 第三个资金投向,也是沈浩波本人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媒体化运作。磨铁旗下将诞生一些独立运作的媒体机构,比如杂志。 在诗人沈浩波的眼里,磨铁不仅是一座书城,系统性的输出文化产品,还应该是一个媒体,输出理念与思想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