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概念被热捧的背后,不仅有炒作成分,更有泡沫风险
近一个月,锂电池概念股成为沪深股市中的超级明星。在两地股市处于横盘震荡、上下两难的困境中,锂电池概念股中众多股票跑赢大盘,涨幅均超过20%,其中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近60%。
从今年年初财政部出台对节能与公交车、出租车的补贴政策,到6月推出私人乘用车的补贴政策,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被引爆。 不少地方政府也试图从锂电池中寻找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8月31日,锂电新能源产业合作推进会在江西省宜春市举办,签约额据称达457亿元。宜春市还号称要打造“亚洲锂都”,依托自身矿石资源,建设中国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和35万辆以上锂电汽车生产基地,计划到2015年产值过千亿元。 但中国汽车市场上尚没有一款像样的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尚待培育。实际上,中国企业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推出真正商业化的新能源汽车,基础充电设施的缺乏等问题也让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举步维艰。 9月3日于上海闭幕的汽车电池高峰论坛上,与会国际专家的谨慎与部分本土专家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论坛组委会主席、美国先进汽车电池总裁及全电池(Total battery)咨询公司创始人梅纳海姆·安德曼(Menahem Anderman)博士表示,到2015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年销量可以达到180万辆,而充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2011年才会进入市场,除日产、通用等少数企业之外,其他企业的销量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只有几千辆而已。 分析人士认为,锂电池概念被热捧的背后,不仅有炒作成分,更有泡沫风险。 有“锂”走遍天下 数据显示,目前31只锂电池概念股的平均市盈率已近180倍,不仅远超A股市场的平均水平,也高于新能源板块35倍左右的均值。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因为媒体报道安徽同济高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欲投资10亿元于锂电池项目,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846.SH,下称同济科技)迅速被爆炒。8月25日,同济科技停牌一小时、澄清与前者毫无关联之后,其股票仍然涨停。 市场对于锂电池概念的爆炒,一定程度上来自中国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扶持。不管是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锂电池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堪称电动汽车的心脏。 今年6月,华泰证券研究所肖晖发布名为《有锂走遍天下》的研究报告,认为未来5年-10年电动汽车将逐渐走向成熟,锂电池行业规模将有百倍以上的增长,“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成为股市主旋律。 锂电池是一类使用锂金属或锂合金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加工、保存和使用不易,其应用并不广泛。直到1992年,索尼公司才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小研究所中,购得实用化的锂电池专利技术。该技术以碳材料为负极,含锂化合物为正极,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 索尼公司量产锂离子电池后不久,深圳一家名叫BYD(比亚迪)的公司也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再后来,这家公司在中国最早涉足汽车动力电池,并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一度将公司创始人兼总裁王传福推上中国首富的位置。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一位锂电池专家告诉本刊记者,目前锂电池主流市场在消费电子类,在中国有上千家企业生产,可满足全世界需求三分之一以上。接下来,大家又看好两个重要市场,一个是电动汽车市场,另一个市场是与可再生能源配套的储能电池技术。 但他指出,锂电池的这两个新兴市场还在培育阶段,各方面的技术和条件并没有准备好,“难免有上市企业利用这个概念在市场融资和吸引政府目光。其他企业都在喊,你不喊压力就很大。” 佛山精进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光森博士也说,很多原来做房地产的都跑来做汽车锂电池行业了,但是没有十年的经验,随便请几个人、砸钱买设备是不行的。目前,日产的电池寿命保证五年,通用保证八年,而很多国内电池到三年就只剩一半,有的甚至一两年就不行了。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差距并不大。龙脉投资基金副总裁李忠强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上落后发达国家的时间很短,有些公司会很快和国外拉得很近。 中国的雄心与现实 早在2008年,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就给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即每年约100万辆,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到今年初,百万辆目标降到50万辆。国务院公布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未来三年中国将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性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这依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而根据中投顾问的估算,每辆新能源可带来7万元的汽车动力电池市场。 在此背景之下,央企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8月18日,16家央企宣布成立电动车产业联盟,到2012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将增至1000亿元。除了一汽、东风、长安这三家整车企业,多家油企、电企等也囊括其中。 该联盟的最终效果有待检验,有实力的厂商也未必愿意参与其中。而上海汽车董事长胡茂元表示,电动车产业联盟不应只局限于央企。 无论如何,有业内人士指出,央企巨头在争取部委财政支持上具备先天优势,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 此外,有人担心国家投入巨额纳税人资金去补贴新能源汽车,可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陈光森对本刊记者说:“补贴是好,但要有针对性,不要地方保护。明知道电池不行,非要补贴,是最大的浪费。” 今年1月,财政部与科技部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并明确未来四年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部分城市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6万辆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