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户的阅读再轻点,再零碎点,这也正是盛大想说的。不过这个做法也受到一些互联网人士的质疑,比如互联网观察者洪波,就认为起点中文网的确成功地培养了部分用户的付费习惯,但盛大过于高估了起点模式的普适性。在起点网上付费“等更”的用户,不见得会花钱下载一部完整的电子书。 “年轻人愿意付费,是因为要催促作者早点写出下一个章节,然后向同样兴趣的网友交流,这无疑带有网络社区的性质。”洪波说锦书看起来,更像另一个“盛大盒子”,而非另一个Kindle。 谋取畅销书会不会成为中国电子书发展的方向?这一点人们认为最有利的莫过于中国电信运营商,与美国的移动运营商相比,中国运营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更强,有充足的资源与内容商谈判、建立下载平台并推广终端。 如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平台刚诞生,就已经与50多家内容合作商签署了合作协议,包括方正、浙江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盛大文学等,入库图书约为1万册,年底目标是入库图书5万册,内容合作伙伴100家,预计3年内完成入库图书50万册。 但电信商的强势,很有可能让合作伙伴沦为附庸。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曾表达对中国移动的不满:“和中移动的合作中,中移动要拿到所得的 60%,我们只能拿到20%,因为我们还要和作者再分。而一个用户两块钱就可以包月随意阅读,最后折算下来一本书就几毛钱,这是对知识的尊重吗?” 事实是,中国的电子书产业要想诞生一个像Kindle一般的流行产品,难度大到超乎人们想象,首先他们得解决中国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其次他们得说服尽可能多的出版机构与自己合作,最后他们还得改造国民性,鼓励中国人多读书。 如今,距离鲁迅提出改造中国国民性已经过去了85年,中国普通民众的阅读能力及兴趣却降低了不止一个几何等级,中国电子书要想真正大卖,而非因为技术和政策推动,显然不是一个坦途。厂商表面的狂欢与民众的真实需求之间的峡谷,也绝非kindle那般两三年就能填平。 至少,目前看来,kindle还只是西方的奇迹。(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