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不知不觉中上网产生流量,话费莫名其妙被扣并非新近出现的现象。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移动电话机定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第14条规定:定制话机不得内置固化的SP代码、SP服务链接以及SP客户端软件。 《规定》出台后,很多媒体将上述条款解读为工信部规范手机内置软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有评论称,该规定将对手机、特别是山寨手机内置SP有了进一步的体制规范,也意味着国内SP市场将会面临严格管制。 《规定》第3条规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以下简称“定制方”)向移动电话机生产企业定制移动电话机,适用本规定。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运营商角度而言,定制手机中的绝大多数增值业务都是运营商自有业务,运营商本身对第三方SP业务的准入控制较严,对其有效监管并不是问题;但目前市场上的大量山寨定制机并没有进入运营商销售渠道,监管难度很大。 而中小规模SP公司如果遇到运营商的严格管理,有可能转向山寨手机内置,最终绕开工信部和运营商的监管。眼下,吸费陷阱真正的重灾区是非运营商定制手机和山寨手机,监管难度很大。 沈鹏(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正是因为国家对山寨手机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方法,所以SP公司才方便在山寨手机里内置SP代码、SP服务链接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李强认为,“屡打不绝的核心原因是手机内置软件吸费产生的利益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有利益在里面,如手机生产商、SP公司和通信运营商,再加上缺乏严厉的惩罚性机制,导致一些规章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据了解,手机吸费软件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手机生产商在定制手机时已经将吸费的软件做进去了,并且设置好了吸费软件的代码,甚至把上行代码和SP公司的计费单都做好了;另外一种是智能机的软件,以正常服务软件的形式安装在手机里,但里面其实包含了恶意扣费代码。 李强称,在前一种形式中,手机生产商、SP公司和通信运营商都有合作协议,“手机生产商每生产多少台机器,SP公司就会按照协议支付多少费用;而通信运营商和SP公司也有协议,通过软件上网产生的流量费用进行分成”。这类恶意扣费软件在联网时没有任何提示,只要一点开图标,SP公司的后台就开始扣费。 后一种形式的扣费也非常隐秘,一旦智能手机中安装了以正常服务软件出现的恶意扣费软件,这些软件就会屏蔽掉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10086)发送的收费提示短信,不知不觉中,用户的话费就被扣掉了。 研发卡巴斯基手机杀毒软件的一位技术人员也强调,一些智能手机用户在安装目标软件的同时,可能也安装上了流氓软件,甚至目标软件被人做了手脚捆绑了木马。用户一运行该软件,手机就自动进行订购SP公司的付费服务或者连接网络的操作,未经用户授权就在后台进行操作确认,因此,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扣掉了相关费用。 那么,用户该如何辨别哪些手机应用软件是吸费软件,进而采取何种措施防止恶意吸费的软件运行呢? 据了解,在手机上安装手机杀毒软件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如某品牌手机安全软件在对手机进行扫描时,会根据特征码判断手机是否被恶意软件感染。若被扫描对象中包含反病毒数据库中记录的特征码,手机安全软件则会根据用户需求作出响应,比如尝试清除该恶意软件、将其移至隔离区域、直接进行删除或者询问用户如何处理。 但李强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手机防毒软件只能防住已经知道是恶意扣费的软件,而研发恶意吸费软件的人也针对扫描进行不断地创新,研发出新的代码”。 “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是你发现手机被莫名其妙扣费了,然后向通信运营商投诉,而他们顶多就是返还信息费,并不会因此受到更多的追罚。”李强认为,当务之急是制定出一个完善可行的严厉惩罚机制,“一个手机内置了某项业务,这个业务肯定对应一个代码、一个公司,如果说有客户举报,首先可以查获手机生产商,随后可以查到移动增值业务的提供方,对他们的收益进行查获并加大力度追罚。这个力度足够大的话,就没有厂家敢铤而走险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