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办最早的《纵横周刊》中,为何而写的争论经常出现在作者群中,也有些作者因此离开了杂志。 或者基于激励,或者要扩大影响力,三家免费电子杂志均尝试在传统出版领域的“落地”。《纵横周刊》曾有一段时间采用“Project Syndicate”(版权辛迪加)模式。后者是一个跨国运行的供稿平台,组织知名专家、学者就热点问题撰写评论,再出售给各国媒体。 《读品》的方式是线下活动和出版文集。据李华芳介绍,《读品》的线下活动主体为上海季风书园合作的“今天,我们读书”系列。到目前为止,《读品》沙龙已经包括多个不同的系列,包括与长宁区图书馆合作的“世界眼”系列等。在2007年和2008年,《读品》分别出版了年度文选。李华芳透露,这将成为今后长期坚持的出版方向。 成庆称,《独立阅读》也将在今年出版自己的阅读年刊(2009年),也将会以此品牌在年底左右出版第一期《独立阅读系列丛书》(四本),以此来巩固杂志和作者的品牌。 ■ 观察 向移动互联网“移动” 由于圈子的交际,《纵横周刊》、《读品》和《独立阅读》的网站维护基本上由一人完成,他就是资深的互联网开发者苑明理。 笃信“自由、分享”的苑明理注意到理念相近的《纵横周刊》后,于2007年作为技术支持加入。他的加入使电子刊物真正地与互联网紧密结合。2007年,他以最为流行和成熟的博客平台WordPress为基础,搭建了《纵横周刊》的官方网站,读者可以按时间、期数、作者浏览往期内容。 在iPhone改写了互联网格局之后,苑明理也尝试着将刊物移植到这个崭新的平台上。自2010年起,用iPhone直接访问《纵横周刊》官网,呈现的不是传统网页,而是专为iPhone优化过的页面。 成庆为《独立阅读》寻找的移动平台则走向合作路线。在苹果自家的iBook推出之前,iPhone上最为流行的读书软件是Stanza,该软件的中文版则整合了一个国内最大的电子书库网站“书仓网”。书仓定位于一个互联网上的发行平台,其成员可以将文本内容上传到网站,自动生成适合电脑以及iPhone、Android等各种智能手机系统阅读的格式。通过与书仓的合作,《独立阅读》也实现了移动平台的登陆。 但业内人士对这两种模式的盈利能力均不看好。无论是《纵横周刊》的独立网站还是书仓的代加工平台,电子杂志均无法嵌入有效的广告。 移动平台的主导权,很多时候由运行其上的内容决定,这也是苹果和谷歌不断强调其平台上应用程序数量增速的原因。面对大量如《纵横周刊》、《独立阅读》这样善于提供内容却缺乏营销渠道的应用提供者,谷歌出手从苹果手中抢下了最大的移动平台广告服务商Admob,苹果则转而推出自有的iAds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特点都是“营销代理化”。广告商直接向谷歌和苹果投放广告;《纵横周刊》等则在自己的刊物中嵌入Admob或iOs代码;谷歌和苹果决定,在合适的时候,向杂志的读者展示这些广告。如果读者点击,则产生广告收入,由谷歌、苹果和内容生产商进行分成。这实现了内容的免费提供和内容供应商的收入,广告商为读者的注意力埋单。 胡贲为他未来的杂志设计的也是这样一种模式,内容免费提供,广告商埋单。但是,他为自己的电子杂志设计了庞大的营销队伍,也就是说将甩开iAds等广告代理系统,直接投放自己拉来的广告。 但是,iAds今年7月刚刚上线,Admob虽然运行几年,谷歌却对它给开发者带来的收入数量秘而不宣,这种看似各取所需的模式是否能产生盈利,支撑免费内容源源不断地供应?目前还是未知数。 “由于我们自身对于网络出版物和手机出版物尚在摸索阶段,所以还未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划。但明年我想会在这些方面有所考虑和实施。”《读品》的轮值主编周鸣之向记者介绍。观望,也许是免费电子杂志面对盈利机遇的共同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