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唐山大地震》总票房已超过4亿,观影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凭借3天破亿,4天1.7亿,5天破2亿,7天破3亿,11天破4亿,《唐山大地震》已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9项新纪录。8月5日,《唐山大地震》全面超过《建国大业》保持的4.15亿国产片票房纪录,直奔5亿。 因为之前一天三变的票房通报,惹上了“虚假票房”的嫌疑。但到4亿票房的时候,很多观众都情不自禁地“哇”了一声,无论如何,《唐山大地震》的吸金能力确实超前。但是票房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阳谋”?本报记者深入采访业内专家,破解《唐山大地震》豪言5亿票房的内幕。 关键词1 提价和“独霸” 提价创造一亿票房“独霸”影厅观众别无选择 在炎热的夏季,不少人跑进商场和影院避暑。西安影迷赵先生走进电影院,原打算和朋友去看部喜剧片的,但却看见影院显示屏上是清一色的《唐山大地震》,不仅疑窦丛生。“真的是没得选择,当年《建国大业》也是这种情景。”的确,《唐山大地震》咄咄逼人的宣传口气,令许多电影都退避三舍,连原定于7月上映的《怪物史莱克4》,也改期到了8月16日。记者日前在西安的一家影城看到,白天8个影厅,只有一个厅在放其他影片,其他影厅上映的都是《唐山大地震》。而到了晚上,所有影厅都上映《唐山大地震》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后,西安影院的票价均在70元左右。之前的大片价格都是60元。关于“提价”,发行方华谊兄弟给各影院的政策是,每张票提价5元。对于影院一口气将票价涨成70元,西安一位影院经理为记者解答的理由堂而皇之:“因为片方提价了。”对于即将到来的5亿元票房,若以每张票50元计算,至少1000万人买票看了该片,仅提价一项,该片纯收入超过5000万。而影院因此涨了10元,等于让总票房凭空就增加了一个亿。 反思:“独霸”档期是高票房法宝 “垄断”影厅,这可能是一些主旋律电影高票房的法宝,在影院减少或者杜绝其他电影放映,独享档期,让观众别无选择,的确可以迅速提高票房。中国以后的主旋律电影完全可以走这样的道路。而“提价”,最终转嫁在消费者身上。加上“独霸”档期,两大垄断策略,片方和影院双方受益。 关键词2 政府投入和广告植入 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值得借鉴 《唐山大地震》的投资模式值得学习。《唐山大地震》的投资方,出现了7家。唐山方面制片人姚建国说:“《唐山大地震》在影视制作上尝试了一种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跟进的投融资模式。” 在1.2亿元的总投资中,唐山方面投资6000万元作为风险资金,其他的6000万,一开始华谊兄弟公司出资5400万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资600万元。而在2009年,华谊又将部分投资转卖给了浙江影视集团、上影集团、英皇影业和寰亚电影。这样算下来,华谊兄弟将风险全部转让,其实就只出了个冯小刚。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就说,没有唐山方面的资金,不敢贸然投上亿元拍这部电影。而唐山方面的投资构成是,唐山市采取了政府主导、推动,唐山广电传媒有限公司筹措资金作为投资主体,进而与其他投资方进行合作。在最终利润的分配上,姚建国说,唐山方面的6000万元中有15%是投资,其余5100万元是“赞助”,不过享有影片50%的利润分配。电影发行人毕先生计算后得出结论,“以《唐山大地震》票房达到5亿计算,影片投资1.2亿,那么3.6亿就完全可以收回成本(行业计算方式),剩下的1.4亿为利润,唐山方面的赢利应该是数千万元。” 广告植入是《唐山大地震》的诟病,但却是影片“省钱”的功臣之一。甚至在拍摄汶川地震救援现场的镜头时,剧组需要租用挖掘机、吊车等重型机械,最终冯小刚选择与中联重科合作,通过植入中联重科品牌,省了一大笔设备租赁资金。从商业运营角度来说,冯小刚无疑是很成功的。 反思:政府参与风险投资是上策 《唐山大地震》的投资模式值得电影人借鉴。电影本身就是风险行业,实现融资多元化,让政府参与风险投资为上策。 关键词3 唐山情结 河北观众贡献高票房 《唐山大地震》改编于小说《余震》,但把电影名变成《唐山大地震》就完全不一样了。唐山大地震是中国人的集体伤痛。而刚刚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更让人对影片充满期待。 在票房上,河北观众的贡献最大。记者获悉,河北省统计的19家影院5天票房收入270万元,创下票房收入最高纪录,并远远超过全国平均票房比例。河北中联院线公司一位许姓经理说,“唐山情结”和冯小刚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重要因素。而之前有网友质疑冯小刚拿中国人的伤痛“卖钱”,称唐山人可能不买账,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了,唐山人并不像有些人想得那样脆弱。据统计,“唐山情结”为该片贡献了两个亿的票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