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处于焦虑和恐惧之中的人,往往脾气都不好。 与任正非共事过的李玉琢在一篇文章里说:“任正非脾气很坏,是我见过的最为暴躁的人。” 有一次,一位中央领导要到华为视察,前一天晚上,任正非拿到几个副总裁准备的稿子,看了几眼就啪一下扔到地上:“你们都写了些什么玩意!”接着脱掉鞋,光着脚在地上走来走去,足足骂了半个小时。 而对于曾经的爱将李一男,一旦做错事,任正非也是说骂就骂,说踹就踹。 任正非批评起人来,更是不留情面。 一次高层会上,任正非指着常务副总裁郑宝用说:“你一个人能顶10000个人。”接着对另一位副总裁说:“你,10000个才能顶一个。” 还有一次,他对财务总监说:“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比较差了。” 很多人认为任正非过于紧张、杞人忧天,但当华为真正迎来“冬天”,那些为了消除危机感所做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被证明是必要的。 2003年,《华为的冬天》发布后不久,华为就迎来了最冷的一个冬天: 在外身陷与思科知识产权官司的泥潭,于内又面临IT泡沫下增长减速、内部股权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一大堆。 也正是那一年,华为手机业务部正式成立了。 活下去 怕死的人,最大的目标就是活下去。 怎么活下去?任正非知道,拥有市场份额才是根本,否则就会失去一切。 为了活下去,任正非将很多事做到极致甚至极端,生怕掉队。 第一是技术。 从华为走上自主研发之路开始,市场的选择就让任正非看清了“没有研发,就没有销售”的行业法则。 90年代初,华为刚刚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即使面临发不出工资的窘境,研发经费还是大笔往里砸。 “我们保证按照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比例。”1998年颁布的“华为宪法”——《华为基本法》,将科研在华为的至高地位制度化。 有数据统计,国内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在1%以下,华为是其10倍以上。 “目前累计研发投入3100亿元,未来每年将保持200亿美金的投入。”这是华为2017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轮值CEO徐直军给出的数字。 3100亿,这相当于阿里2016年营收的2倍;200亿美元,这占到华为2016年营收的25%。 这几年,“焦虑”的华为以每天10个的速度出产专利。任正非甚至把华为研发总部命名为“2012实验室”,取电影《2012》世界末日之意以警醒众人。 如果核心技术是“活下去”的根基,“艰苦奋斗”这个听上去很虚的词则是华为“活下去”的能量来源。 早期的华为信奉“狼性”。 从成立时几人小作坊,到90年代初面对“七国八制”“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没有一点狼性恐怕难以杀出一条血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